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736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论高年级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年级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 【关键词】高年级备课教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65-02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随着教师角色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的要求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其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总体目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防止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
2、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备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教学目标。5 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学习任务重,一节课里只有几分钟用于学习生字。因此,教师只需提醒易错、难写、难记的字,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课标里有用硬笔和毛笔书写楷书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抓学生的书写,要求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还要着眼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有效提高书写质量。 在阅读方面,课标对朗读、默读及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等方面作了相关要求,
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即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习作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如《师恩难忘》,习作训练可为扩写《四十年后相见》;《陶校长的演讲》的训练可为模仿文章中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每天我还要问自己》;学古诗,习作训练可为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对这些训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以便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课标都列出了详细的要求,教师在这些细节上都要具体实施到位。 课程
4、标准是学科的灵魂,研读好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 二、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了解了主体的情况,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因此,高年级的老师要多渠道地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向原班主任、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语文功底、学习兴趣如何。 2朗读水平,阅读兴趣、习惯,课外阅读量等。 3记笔记的习惯、速度和方法。 4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5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既要了解学生整体,又要有个别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充分估计。此外,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努力寻找“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把
5、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使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这些都是“备学生”的手段。 如笔者一接班就了解到班上学生总体情况不错,但在教第一课《师恩难忘》时,发现他们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有待培养和训练。于是,教授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时,笔者就紧紧抓住了课文特点:总―分―总顺序,同时开头结尾都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归纳主要内容,他们的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了解学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
6、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教师只有熟悉课标,吃透教材,才能将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备教材要做到: (一)通盘考虑。必须根据年段目标,制定学期授课目标,然后通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特点,确定每一类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及训练重难点。5 (二)单元备课。在一个单元或一类课型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型)备课,拟出一个单元(或课型)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2了解教材特点,
7、确定训练重点。此处应注意:训练重点不宜多,尽量做到一课一得;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所以,训练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思索、交流、讨论去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切实抓好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要包办代替。如对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领悟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同时紧紧抓住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等细节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又如对写事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六要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