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

ID:31226868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_第1页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_第2页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_第3页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_第4页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及构建  【摘要】大学人文精神缺失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新时期人文精神的外延和内涵也有了新的内容。本文对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大学人文精神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人文精神;缺失;以人为本;构建  中图分类号:B50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18-02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大学者,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杨叔子认为大学教育应该是“育人”非“制器”。大学是培养培养人文精神的场所,而非职业培训所。大学之道在明明

2、德,在至于至善很好的诠释了大学的本质。然而当今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扭曲等表现突出。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生毒杀同门事件以及各种学生自杀、伤人事件,无不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尤其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深思。  一、人文精神的解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污染的恶化、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发展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挑战需要我们培养出既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又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9  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文化

3、,其内涵深刻,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人文精神一般用英语humanism(人文精神)其含义就是(关注人、人的生活、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也就是说,人文精神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人只能是目的而非手段,提倡“人生而平等”和“人的价值高于一切”[1]。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必不可少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它要求关怀人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意蕴,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2]。人文精神的核心

4、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塑造。  人文精神具有历史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二十一世纪的人文精神其内涵还体现在自然的尊重。人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人之所以为人离不开所依存的自然。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维护本质上需要对自然的敬仰,对我们所处环境的爱护。新时期个体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以牺牲他人的发展为代价,个体的发展更多的表现在和其他个体、其他群体间的共同发展,新时期的人文精神因此也必然有博爱的应有之义。  二、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分析  回顾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几

5、十年的我国大学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大学人文精神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科学主义盛行对人文精神的遮蔽9  我国现代意义的大学是学习西方大学的产物,从一开始就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新中国成了以后,我国为了尽快改变落后的科学技术,完全按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了强调专业,突出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大学。大学里人文学科认为的被割裂,甚至取消,人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都被极大的弱化。这种模式虽然为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但其弊端也愈来愈突出。  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

6、速度发展,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科学发展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重理轻文”思想深深扎根于,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心里,把培养人文精神的这一大学本质被弱化。而人文精神功能的隐匿性、非量化性特点则更加弱化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理论暗含着人都是“经济人”,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行为目的,优胜劣汰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社会的个体和单位必然以获取最大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这样就导致的人们过于重视物质需求而轻视精神需求,以

7、金钱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在大学盛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今的大学热衷于什么专业好就业就办什么专业,什么赚钱做什么,热衷于举办各种培训班。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当代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大的所谓“成功”,学习精力都放在实用的知识技能上,学习目的的功利化愈显突出,而忽略了对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的探寻,俨然把学校当成了职业培训场。总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竞争机制加重了人文精神的消隐。  (三)教育理念功利化  韩延明认为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9的理性认识、理

8、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3]。它反映着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人们为之奋斗的方向。教育理念可分为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我国教育理念无论在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都没有体现大学的本质和教育个基本规律。在国家层面,高等教育理念功利色彩浓厚,突出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强调规模轻视质量。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