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479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立足发现理解揣摩,回归语文教学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立足发现理解揣摩,回归语文教学特点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割裂。润写文章,莫不先立意,然后采取恰当的表现形式,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示出来。初中语文各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按单元划分,不同单元界定了不同的话题核心,一篇篇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章,其语言犹如春天千姿百态各自暗香浮动的艳丽鲜花,有待师生一起去欣赏、发现和感悟。 关键词:思想内容;语言积累;习作能力;审美能力 一、理解表现形式,深化思想内容 同样的内容或者观点,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不同的文本需要,经由作者巧妙安排
2、,就能深化其思想内容,从而促使读者产生更大的共鸣。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没有详细的叙事与描写,几组同类意象的并指,就构建了惆怅、孤苦、想家的主题意境,无论是从它的精练简约上,还是整齐对仗上,以及它的大俗大雅上,都堪称精妙绝伦,都可写出一篇赏析的大文章。如果在教学中仅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忽视了对它的形式的理解,那就是糟蹋了其表现形式的宝贵价值。 类似上面的例子不计其数,文章、语言文字的形式都跟内容有很密切的关系,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理解了表现形式,就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教学更有成效。
3、二、揣摩表现形式,丰富语言积累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生动形象的打比方,巧妙贴切的拟人,富有节奏的排比,韵律工整、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严谨科学的举例论证,恰当、周密的说明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句的,精确把握其中运用的巧妙,才能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 譬如《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散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在表现形式方面,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
4、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功力非常深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之处和生动之处,就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经由学生认真细致的分析、揣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素养,而掌握这些表现形式,正吻合了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三、借鉴表现形式,提高习作能力 作文应该怎样写,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必须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从选编的教材当中,名篇佳作比比皆是,表现手法当然也不一而定,只要老师指导
5、得当,学生就可以汲取宝贵的养料。 比如,安排了以“崇敬的名人”为话题的作文,在教学本单元的阅读课时,就要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表现形式。《邓稼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文章的形式是“散”4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感受表现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
6、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进入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成分是必须的,要初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语言能力。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一篇非常精巧的散文,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作者写的山水相映之美,欣赏跃然纸上的“醉翁亭山水画”,山、泉、林、亭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从而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接着揣摩朝暮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根据不同的景象写了相异的境界。最后感受四季变幻之美,写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蔚然壮秀的琅
7、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静的景和动的人彼此映衬;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唱有憩,有动有静。“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太守醉也”。由于作者多方面进行对比,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4 教材中不乏美文,均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如此看来,文章的美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的运用上,理解文章和语言的形式,将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8、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要理解、揣摩、借鉴和感受不同的表现形式,汲取精妙编排的文字养分,提高语文的素养,从而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这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杨集初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