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366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探讨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中普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着力推进自主与合作学习,拓宽学生个性阅读与多元解读的空间。但是,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过分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张扬,淡化甚至忽视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训练和提高比较普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色教学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83-01 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
2、能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自主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艺术之美和情感之美,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过分强调形式多样,仅突出人文性挖掘,这使得语文教学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语文味。 1认识语文本色,进行本色语文教学4 小学语文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他们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课堂。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应该是致力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只有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可能。因此,本色语文重点是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知识,突出语感的增
3、强,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识字写字、阅读欣赏、写作评价和口语交际交流的能力。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如何改变教学手段,让课堂热热闹闹,不是如何不管文本内容和情感而随意让学生自由发挥与脱离主旨倾向的个性解读,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努力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精心创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揣摩、品味积累、运用迁移。 我们在听公开课总会有这样的发现,课堂花架子多,突出了互动教与学的氛围,却忽略了课堂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呢? 2本色教学开展的有效
4、途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进,我们老师意识到以往的老实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过时了;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情感的深挖。其实,我们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能力,才能以生为本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2.1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4 语文底蕴在于朗读,在于大量阅读与背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朗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方面的重要。我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一般来说选为教材的文章多是学生遇到过或是见到过的场景与动物,低年级的教材都配有插图,能够帮助学习自主阅
5、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第二册的《雨点》一课是一首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的诗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社说说自己所见过的“雨点”什么样子,想想雨点落到地面、草叶上有什么的特点,这样就提高的了学生说的能力,继而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带着学生进行朗读,引动学生带着情感地朗读。教学中,我们先可以让学生注意四句诗的特点,让他们结合课本上的四幅图片,通过读图理解内容。再如《蚂蚁和蝈蝈》一文,我们在进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内容,如在读“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时,不仅要读出我们的对它们不同看法的情感,更可以辅以动作,让我们学生朗读的更有表现力。如此,学生在朗读中就
6、能感受到人文性的教育,这比我们的提问更有效。这样学生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不仅能够增强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够使他们的语感得到培养。 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不断调动学生想读要读的欲望,让他们在多种朗读综合运用中提高朗读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读法指导,采用赏识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感悟和感受的能力,从而提高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 2.2加强情境运用的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着重强调着大量阅读的重要,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思考,不运用,不创新,那么获得的知识也还是书本上的。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语文回归本色,还需要引导学生
7、用语言。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4》,我们就可以先从阅读课文的插图开始:汤姆急忙把大鲈鱼提到岸上后汤姆和爸爸的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这样学生如没有阅读过课文就能发挥自由的想想,如父子都高兴、手舞足蹈等等;而阅读过课文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复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相关地方描写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再如《秦兵马俑》一文对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描写细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记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