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期末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垠多的是冰川水。2、—•个健康成年人何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辺以上是水分。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人致可以分为淒齟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彳胚。海陆间人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
2、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一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种无色无味的液硏%标准人气压卜,水的凝固点是些,沸点是100°C水在4°C时密度最人。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淫在水面。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
3、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二质量/体积P=m/v(公式变形:m=Pvv=m/P)P表示密度(千克/米彳或克/厘米J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彳或厘米J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XKP千克/米3,合1.0克/煙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X10彳千克。水、海水、酒精Z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第4节水的压强1、垂
4、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牛.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纶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3、公式:压强二压力/受受力面积P二F/S,(公式变形:F=PSS=F/P)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彳in?)4、2帕二2牛/米S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由,人站立对
5、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5、增人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11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的压强还跟蜜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第5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
6、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二G排液二P排RV排((p液指液体密度,v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排取千克/米彳,V排取米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冇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4、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収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①F浮〈G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②F浮〉G上浮③
7、F浮二G悬浮此时V排訓物④F浮二G漂浮此时V^卩物,上浮②P液〈P物,下沉③P液=卩物,悬浮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二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二P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P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F浮二P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8、其刻度值上比卜尘7、计算浮力:F浮二G物-F拉(称量法)F浮二P液gv排液(阿基米德原理)F浮二G物(悬浮漂浮)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而以上到1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3、大气的分层:根据
9、大气温度垂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