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0042
大小:9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聚焦人物语言培养评价能力——《落花生》教学反思一、我对《落花生》的解读及教学预设《落花生》是一篇经典课文,我读小学吋读过、教小学时教过。说它“经典”,一是名家作品;二是思想性强;三是故事简单、篇幅短小,但表达方式非常独特,适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这三个方面,对于当下而言,“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1.关于作者。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许地山”是陌生的,其散文集《落花生》《空山灵雨》也未必适合阅读(即便我特意买了一本送给上课的班级)。2.关于思想性。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在纸上,识字的人都找得到。其教育意义
2、不言自明。它可以是一粒优良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m,但是,“做有用的人”是做出来的、也是一辈子的事。此其一。其二,“要像花生”默默无闻,“不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高调张扬(原作说得更直截了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未必适合当下。如果让学生辩论到底是“像花生”好、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好,一则可能陷入“思品课”,再则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因此,我在处理这一思想教育吋有意避开“争议”采取“略处理”一一只要学生“找到”并加以概括就行,而把精力放在父亲说的两句话一一琢磨“这样说的好处”,着重培养评鉴力。3.关于表达。(1)故事
3、简单、篇幅短小。《落花生》算是第三学段故事最简单(把它当作“叙事散文”也可以。所叙之“事”最简单、所表之“神”最明白)、篇幅最短小的课文(除诗歌、寓言外)。因此,概括篇章结构相对简单,也进行略处理。(2)表达方式独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以对话的方式写。“详略得当”:“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几个月发生的事(“收获花生”)就一个自然段;而“过收获节”一个晚上的事却用了14个自然段。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一一写作主旨是在“过收获节”上点明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要详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对话的方式写”:即琢磨“作者用
4、对话的方式写,有什么好处”是重难点,也是学习生长点。我预设了四个教学活动,一是探讨父亲是怎样说出花生的“好处”的?二是探讨作者为什么不让父亲一口气把花生的“好处”和“对我们的希望”说完?三是探讨课文用对话的方式写,有什么好处?四是探讨作者为什么简简单单地写对话提示语?“详略得当”和“对话构篇”都是“语言形式”,琢磨“有什么好处”是体会其表达效果,属于“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既必须训练又极具挑战。说它“必须训练”是因为,它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感悟文
5、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学段目标与要求;说它“极具挑战”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这方面训练很薄弱,是阅读教学的软肋、是阅读能力的短板。二、我的实际教学所遇困难(“生成”)以及调整在实际教学(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此文,因此,在四年级-•班上这节课)中,我遇到了困难。一是,概括难以简练;二是,评价难以到位。当然,这是我预料Z屮的。(一)概括难以简练。概括,“便是以自己的说话概括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篇章结构”,是基本的阅读理解力,“有助学生有效理解篇章3”。我分三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和着音乐和我的朗读,让学生
6、默想默会课文情景,接着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在起做什么?第二,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他们对花生的“好处”的看法。第三,讨论并概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散文?以帮助学生概括篇章组织结构、形成整体感知(见板书)。落花生1许地山收获花生收获节(议花生)(略写)果实埋在地里味美彳谢锡金社,2013:31.(详写)榨油便宜哥哥“我”希望:做有用的人学生概括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和写作主旨比较困难。对于“花生的好处”,在同学们讨论之后,姐姐、哥哥和“我”的都快速概括到位,但对于父亲说的两句话,概括起来就有难了。一位学生说是“可贵”。我追问“什么'
7、可贵'?”学生说“有一样最可贵”。我追问“'有一样'是什么?”学生无法作答。另一位学生说“不慕虚荣”。我追问“'不慕虚荣'是指花生的什么'好处'?”学生再次陷入沉思。此时的我对预设的答案“果实埋在地里”产生了怀疑,但一时无法判断,便以“可贵”(板书)应付Z。课后,我把此问题与同行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父亲说的“有一样最可贵”当指“品质”,即“把果实埋在地里”而不“高高挂在枝头上”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而不“使人一见就生爱慕Z心”一一默默无闻的可贵品质。这个“品质”用一个词怎么概括呢?看来第二位学生的“不慕虚荣”更准确。这是我备课吋没有想到的
8、,也是在遇到“生成”的瞬间,紧张而没有把握住的。现在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启发,想得比较清楚了,这便是“教学相长”的真意吧。同样,在对“为什么写”的概括上,也颇费周折。四年级的学生对父亲和“我”说的话,难以抓住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