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16110
大小:66.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探究共享发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本文将从共享发展的目标、层次、原则、关键、标准等儿个维度切入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为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共享发展理念。一、共享发展的目标共享发展,根植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在屮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国情,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科学的制度安排为保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总要求,落实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发展活力得到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彰显,民生福
2、祉在共建共享屮得到增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以说,可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是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也是共享发展的核心目标,将这一目标按照时间跨度划分,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两个目标统一于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共享发展的近期S标是使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个层面加以分析。首先,从普遍意义上讲,通过共享发展要增强广大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人民更好分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进而使中国特色
3、社会主义伟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其次,从特殊层面上讲,共享发展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时实现“两个翻番”,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落实共享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并且,还必须认识到仅有总值和人均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还可能存在一部分人“被小康”的情况,那样既会损害全面小康的价值底色,也会降低全面小康的实际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⑴这就警醒我们,当前必须紧盯“两个翻番”
4、的目标,加紧调节收入分配,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夯实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共享发展的远期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实现全面小康后,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Z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坚持以人民为屮心的思想,通过更加务实、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制度体制机制做好国民收入分配安排,充分扩大中产阶层人口比例,使高等收入、屮等收入、低收
5、入阶层人口呈两头小、屮间大的“橄榄型”分布结构更加稳定;更好更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充分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以促进生产力被不断解放和发展,所创造出的更加充裕的社会财富由广大人民公平享有,社会关系更加和谐,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屮国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共享发展的层次共享发展从实现的进程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实现人人参与的起点层次、人人尽力的过程层次和人人享有的结果层次,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环环紧扣、依次推进,构成完整的满足人的需要的共享发展价值链。首先,起点层次,要求人人能够获取公平的参与发展的机会,是共享发展价值链的始端。马克思主义认
6、为,生产发展、共享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生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也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础;人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共享发展的主体;生产发展、共享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要实现共享发展及人的发展就必须推动生产发展,而推动生产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使人民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创造,并且人人所获取的发展机会是平等的。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同领域因身份、地位等差异而存在就业歧视;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表现为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各产业高质量就业率偏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依然很大;存在阶层固化现象,底层人群向上
7、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限。今后,要更加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保证起点公平。其次,过程层次,要求人人尽力、各尽所能推动发展,是共享发展价值链的中端。毋庸置疑,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人人参与、人人付出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为了确保整个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最大化,产岀更加充裕的社会财富以供分配,还必须人人尽力。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凝聚依靠艰苦奋斗推动发展的共识;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信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