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综述

创伤后成长综述

ID:31214423

大小:76.7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1页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2页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3页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4页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后成长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罗贞贞【摘要】: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与具冇创伤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止性变化。本文总结了对此概念的认识及其存在的争议,对它的解释模型包括经历困难的力量、心理准备和存在的再评价,对它的测量主要是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应川最为广泛。而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建议此领域的研究应从澄清概念入手,开展过程研究和纵向研究,建立行为指标,关注其临床应用,进行本土化研究。【关键词:h创伤后成长创伤事件心理机制心理健康牛命从创伤开始,与成长伴随的心理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的命运。但是,在创伤面前,冇些人持续体验到痛苦

2、,冇些人却通过创伤带來了成长。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个体历经压力或创伤事件后能感知到获益或成长的研究也日渐增多。HlW,已经有3项关于性格优点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历创伤事件之后人们的某些性格优点反而得到了增强[1]。这表明经历创伤事件之后个体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创造积极的心理成长和变化。对创伤后成长或获益的积极关注,将对心理病理领域一直以来以心理缺陷和无能为基础的研究导向提供新的视角,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对深入探究创伤后的心理机制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growth,PTG)的概念、心理机制及相关测量工具,并指

3、出未來的研究方向。1PTG(posttraumaticgrowth)的概念PTG是由Tedeschi-LjCalhounn[2]等学者提出的全新观点。又被称为应激相关性成长、积极成长等。创伤事件,主要指各类事件导致当事人的病残及其精神创伤。PTG指创伤事件并非全是负面的,有时反而促使个体的心灵成长、改善其自我意识、提升个体与他人和社会关系、促使其止确看待生命价值、重新设定新的人生发展H标等积极正向改变。国外研究者对许多町能造成个体负性心理反应的事件展开探索研究.例如天灾、儿童受虐、车祸、强暴、慢性病、骨髓移植和癌症等。相关研究结果发现[2],PTG共包含

4、个体5个方而的成长:改善人际关系、获得新生活的可能性、生活的哲学观、口我成长(口信、口我效能感的增强和获得新的应对方式)及精神方面的发展。如相关研究发现[3],丧偶的老年妇女自我效能感增强:冇高风险性婴儿的父母呈现家庭成员关系增强、对生活冇较好的视角等;遭强暴的个案屮有口我信任和ri我价值的增强:乳腺癌患者■其配偶对未来有较好的控制感、社会关系改善、更珍惜生活和精神方面等。上述成长均可反应个体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精神心理、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向的改变。但是,系统的对LPTG现象进行科学研究还是Tedeschi-L/Calhoun在1996年提出的PTG定义,并且

5、提出了创伤后成长模型(modelofposttraumaticgrowth)。Tedeschi和Calhoun(2004)以修改后的PTG模型(Calhoun&Tedeschi,1998;见图1)对成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创伤事件震撼或毁坏了个体原有的重要的目的和世界观,个体面临着形成更高级的目的与信念,新的牛:活叙事及管理痛苦情绪的挑战。创伤事件所导致的情绪痛苦引发反复的沉思与试图减轻痛苦的行为尝试。最初,沉思多是H动发生的,表现为常常冋到创伤相关问题的思考。在最初的应对成功(如,痛苦情绪的减轻)Z后,沉思转变为更有意的对创伤及其生活影响的思考。随着

6、有意沉思的进行,个体的认知图式有了改变,牛活叔事得到发展,最终产牛TTG。在此过程屮,进行新情况分析、意义发现和再评估的沉思被认为在个体成长屮起了关键作用。而创伤前个体变虽、社会支持和持续的痛苦则会影响应对过程和PTG的出现。可见,Tedeschii和Calhoun的模型中,PTG是对创伤事件进行斗争、应对的结果,对■个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功能,其形成过程屮的认知成分具有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显示,PTG的内涵至今还是是存在争议的。PTG作为应对结果与应对策略、PTG的建设功能与幻想功能、PTG的认知成分与行为成分存在争论[4]。另有国内进行的PTG研

7、究,认为PTG包括真正的成长、潜在的成长与白我增强错觉三种成分,并据此用Talor的双面模型、慕于整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进化观(Christopher,2004)对PTG进行了整合性解释[5]。但是,双而模型只从结果上描述了PTG的不同成分,未能从机制上解释PTG的形成,也没能将儿种成分真正区分开來。生物心理社会进化模型则从机制上对PTG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但对PTG的成分却难以给出具体分析。因此,更为全面的解释PTG的内涵及本质问题还冇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图1Tcdcschii和Calhoun提出的PTG模型(采自Calhoun&Tcdcs

8、chii,1988)2PTG的心理机制2.1PTG的解释模型虽然Tedesch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