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

ID:31211101

大小:14.18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1-07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空城计课件2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逐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它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的历史。五十回以前(赤壁之战以前),写出了中华大地上无

2、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作品三國鼎立《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生动地讲述了三国时期谋士们斗智、猛将们斗勇的故事,一个个的英雄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入《空城计》,感受一段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领略一下文中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pī新亡,十五岁的曹睿ruì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sù

3、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小说常识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

4、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分类小说的结构: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听课文朗读,给生字正音。司马懿(yì)城铺(Pù)抚(fǔ)掌鹤氅(chǎng)纶(guān)巾言讫(qì)犒(kào)赏笑容可掬(jū)麈(zhǔ)尾骇(hài)然隐匿(nì)遁(dùn)逃焚(fén)香旌(jīng)旗模(mú)样检查预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

5、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本文写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检查预习欣赏《空城计》视频片断,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划分结构,并用词语概括段意。看一看开端:司马懿兵临城下发展:诸葛亮施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诸葛亮释计故事情节:开端兵临西城(1自然段)发展临危施计(2自然段)高潮司马中计(3、4自然段)结局孔明释计(5、6自然段)1、妙词锦句积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摘抄下来。(句子:4个,词:6个。)2、预习思考: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

6、“笑”的语句,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兵临西城:这是施计的背景,情势危急到什么程度?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临危施计:诸葛亮怎样施计?这一计谋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能突出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情势危急:魏兵来速快、气势盛;双方力量极其悬殊;一班文官尽皆失色。侧面描写。藏旗隐兵,大开城门,兵扮百姓,洒扫街道。突显“空”,让司马起疑。诸葛亮处乱不惊,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司马中计:魏国名将这么容易中计吗?通过司马懿的态度变化及语言能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司马懿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孔明释计:诸葛亮凭什么判断司马懿会中计?为什么不以最快

7、的速度撤退?众官的见解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不肯冒险,不从子午谷径取长安就是例证。他多疑狡诈,自恃老谋深算,他的刚愎自用又使得他听不进劝告,最终中计。明写司马懿实写诸葛亮,诸葛亮的更胜一筹,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懂变通。以强衬强。孔明利用司马懿的“知彼”,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急中生智设下空城计,出其不意吓退司马懿。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试结合故事的情节,说一说诸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为了表现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说一说明确诸葛亮司马懿临危不惧处乱不惊足智多谋知己知彼神机妙算外

8、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众官表现手下话语多疑自负狡诈多端老谋深算神态描写司马昭侧面烘托(年轻气盛)司马懿诸葛亮弄险成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