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10656
大小:62.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郑板桥“胸中之竹”的审美心理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晰桥"胸中之竹"的审割视2017-11-1407:15:23西部学刊2017年9期摘要:从审美心理看,“眼中Z竹”、“胸中Z竹”、“手屮Z竹”,大抵就是审美感知、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竹”、“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记录了审美感知与审美经验碰拯的过程。“胸中之竹”是由物感心激发出的一种感动的生命,这里的“竹”己经不仅仅是口然界中的客体的竹,而是经过主体心灵的加工所形成的--种自由的形式。这种形式并不与生俱来,而是与郑板桥旺盛的精神生命力、幼时积苦困顿经历以及为官后目睹百姓悲惨遭遇息息相关,处处体现出激励感发的力量。关键
2、词:郑板桥;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胸中之竹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熟知“扬州八怪”的人都知道,“扬州八怪”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指一批善画花鸟、梅竹、山水的革新派画家。这一批画家中共有13人,[1]181其中郑燮(号板桥)最为人所熟知,尤其是他的诗、书、画三绝。郑板桥一生钟爱画竹,居不离竹,因此也提出了一些“竹论”。郑板桥对艺术创作过程屮审美意象的产生和构思最为经典,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我们把它叫做三段论,即“眼中Z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前人多论述其三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较少涉及其发生发展的审美心理过程,现在
3、我们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试着谈一下“脳中之竹”的审美心理学意蕴。“胸中之竹”最早可能源于东晋顾恺之的《画论》“传神”和“迁想妙得”,[2]32也可能源于晋人王羲Z的书论、陆机的文论和唐人张彦远的画论,随后被北宋的文同加以整理和综合,运用到自己的书画创作中,最后经他的表亲苏轼在给他的悼文《文与可画贺筲谷偃竹记》中首次以“成竹在胸”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3]在郑板桥理论中,“胸中之竹”即苏轼所讲的“成竹在胸”,并置之三段论的第二部分,集中表现在一段有名的题画竹的论述中: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Z间。胸中勃勃遂有画遺。其
4、中胸中之竹,并不杲眼中Z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Z竹乂不是胸中Z竹也。总Z,总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①这段论述,郑板桥透露看一种兴发感动的画竹Z法,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胸屮之竹”的概念。按照叶嘉莹先生的解释,“感发”可因自然景物节气之变化与人生悲欢的顺逆之遭遇而发生。它是一种由物感心,由心生情,由情感人的一种感发的生命,是心与物Z间的交感,是人与人之间的激励感发(的力虽)。[4]4在这里,竹子、眼中Z竹、胸中Z竹、手屮之竹的不同,展示了郑板桥作画中这种意识、情感感发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眼屮Z竹”就
5、是对竹直观后留在大脑屮的感性印象,当它没有浸染情感之前,它还只是一种简单的印象。当它融入主体情感之时,这种感性的印彖就生成为头脑屮的意象,即“胸中之竹”。换言之,它表达的是“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意象生成过程,这期间体现着一种感发的力量。而在这里,郑板桥所描述的不仅是感知活动中意象生成的问题(是什么),更是藝术创作过程中意象如何感发生成的问题(为什么)。当我们发问“为何”的时候,对创作动因和心理的活动追溯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从审美心理的视角来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大抵就是审美感知、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一个完
6、整的过程,其中“竹”、“眼中之竹”到“胸中Z竹”记录了审美感知与审美经验碰撞的过程。其实,感发而动的审美心理活动是一个多种心理因索和谐运动的过程,其屮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为着说明方便,我们重点阐述“胸屮Z竹”所对应的审美经验。杜夫海纳曾经说过:“审美经验揭示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5]3所以,在郑板桥的这段论述中,首先确定的审美对象是竹,后由物感心激发出--种感动的生命,而这里的生命已经不仅仅是口然界屮的客体的竹,而是经过主体心灵的加工所形成的一种口由的形式。尤其是主体把这种
7、竹当成一种精神对象时,生命和人生的体悟便会油然而生,这便与竹形成一种审美关系。[6]58我们认为,审美对象、审美关系、审美经验是不分先后顺序的,他们是一个同步生成、同步建构的过程,即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关照,伴随着审美体验活动,形成审美关系并伴随着感发的生命活力。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我们从审美心理或者审美经验來探讨“胸屮之竹”时就不存在割裂谁、废弃谁的问题。同时,郑板桥式的观竹是相对舒缓,相对悠闲的,于是当审美经验(体验)发生时,审美主体可以比较从容地将审美对象和门身的经验进行建构和整合,达到某种对应关系,从而形成共鸣。这正是美感运动中,审
8、美经验阶段向审美创造阶段转化的重要一环。[7]96“胸屮之竹”处于郑板桥画竹三段论的中心位置,它是联系“眼屮之竹”与“手中之竹”的关键。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看,“胸中之竹”就处于审美感知与审美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