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

ID:31207829

大小:58.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_第1页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_第2页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_第3页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_第4页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舆情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启示摘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追求多变,对于网络,他们普遍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高度的关注,网络舆情也时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舆情,从学生角度出发遴选课程内容,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使课程更加富有实效性。Abstract:The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thinkingisactive,theyadvocatefreedom,andtheirpursui

2、tischangeable.Forthenetwork,theygenerallyshowastrongparticipationandhighattention,andthepublicnetworkopinionarealwaysaffecttheirstudy,lifeandotheraspects・Therefore,intheteachingofSituationandPolicy,weshouldimproveandinnovateteachingmethods,selectcoursecon

3、tentbycombiningwithnetworkpublicopinionandfromtheperspectiveofstudents、strengthenandguidestudents'situationandpolicyeducation,tomakethecoursemorerichandeffective・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网络舆情;大学生Keywords:SituationandPolicy;network;networkpublicopinion;collegestudents

4、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41-020引言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希望所在,学习形势与政策,有利于开阔眼界、提高政治素养,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有利于理解支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追求多变,具有丰富的信息渠道,积极参与和高度关注网络舆情的变幻、讨论。网

5、络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政策性、时效性和动态性。与网络舆情紧密相关,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舆情,使课程更加富有实效性。1网络舆情概述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以一种技术手段的形式进入中国,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真正成为言论工具是在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开始在人民日报BBS论坛上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由此,网络成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又一个功能更加全面、强大和便捷的民意传播渠道。网络

6、舆情的特点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及突发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喜欢新鲜刺激、追求时尚的心理。网络舆情的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非常熟悉和娴熟操作的沟通平台。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的刘毅认为: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①与此同时,大约600万的青年大学生踏入社会,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追求多变,具有丰富的信息渠道,

7、生活方式与互联网紧密相关,像“杜甫很忙”、“元方你怎么看”、“XX是极好的”、“那些年”一度成为缅怀青春年少的经典开场白,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舆情此起彼伏,令人眼花缭乱。互联网在高校日益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发泄情绪等,构成了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应的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高校网络舆论行为,网络舆情与大学生形影不离。2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论争是非理性的、也没有固定中心,在某人、某国的叵测居心下,甚至会具有“病毒传染性”,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导致网络“蝴蝶效应”产生,小到网友“微

8、博约架”,大到引发社会恐慌,进而产生难以想象的恶劣后果。大学生伴随着自身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伴随着对社会事件的积极应对,容易冲动偏激,也容易混淆是非,站不稳立场。因此,在肯定网络舆情积极正面功能的同时,必须看到其消极负面的影响作用。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必须及时引导、疏导网络舆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紧跟时代,关注时事,和学生互动,使网络舆情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既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深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