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02351
大小:56.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价值引导,是很重要的课堂评价标准,往往体现出教师的师德水准和专业水平,体现出一个老师的育人思想。学校要紧扣师德教育和专业提升对教学观加以引导,让正确的价值引导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自觉行为。中国传统教学中的价值观,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在这种教学价值观里,知识的价值大于人的价值,把知识的传授当作了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这与新课改的要求,这与党的教育方针相去甚远,这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格格不入。其实,教育是一项社
2、会活动,任何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都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肯定也不能离开社会价值观,不能离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含的价值观念,不能离开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不能离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的关怀。这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涉及到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绝不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么简单,教师应该站在育人的高度,站在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以生为本",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忽视了正
3、确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师就会误导学生,就会抓住了考分而失去了人。这样的教师也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教师要有这个高度。明白人才能指出明白的路。也就是说,教师本人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自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榜样示范,才能向学生传达出明确无误的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尽不到为人师的责任,或者更有甚者会强化学生错误的价值认识,干扰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致误导学生。某重点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一次大型的公开课上这样教育自己的
4、学生:''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总之你为了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而我要明确的告诉你一一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挣下大把的钱,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此言一出,举座哗然,令人瞠目。这位老师在神圣的讲台上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什么信息呢?读书、考大学都是为了自己,这就向学生宣扬了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价值观。这就完全背离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价值观会
5、把学生引入歧途。这位老师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私下里讲这通话,还可以以觉悟不高来搪塞,但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是有悖师德的,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不能等同于一般人,他的语言,他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的师德建设,做一个有理想,有正确价值取向,有思想高度的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才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并把正确的引导体现到备课中、体现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到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中。''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一位化学
6、老师讲:'''三鹿'出事后,伊利和蒙牛埋怨三鹿不懂事,太过分,人家都是牛奶里加三聚氟胺,你却三聚氧胺里加牛奶。其实三聚氧胺没有什么,吃不死人的。"其实,三聚氧胺是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剂。这位化学老师的一句''三聚氤胺没有什么,吃不死人的。"不仅是误导学生,那简直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是极不负责任的,这位老师的教学价值观是很成问题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和业务水平,也往往影响教师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不管釆取什么方法,只要
7、学生考取理想的分数,就能一俊遮百丑。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把学生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发展都抛到了脑后。于是出现了反复加工的公开课、出现了''目无学生"的公开课,甚至是热热闹闹,不置可否的公开课。一位美术老师上公开课。提问学生:''有哪些水果?"学生纷纷回答:苹果、香蕉、梨一,教师的目光还在班内不断地扫。一个学生看见了,他知道老师在找什么。他说:''老师,准备回答西瓜的哪个同学生病没有來。"听课的老师哄然大笑。这堂公开课是老师在做课,或者是一堂虚假的课。他的课不是给学生上,而是上给听课的老师们的。
8、这样的课既不是日常教学常态的课,也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危害更大的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虚假的本领,从老师那里得到''假可乱真"的价值取向,在学生心目中,真善美有了污点,幼小的心田里便种上了不良的种子。这位老师,很可能想取得一个好名次,于是弄虚作假,那么在他组织这堂公开课的时候,压根没有想到学生的存在,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没有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下功夫。一位语文老师上《母亲》这一课。老师上得动情,学生听得入心,课上得顺心的很。但偏偏教室里出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