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试题

第二三章试题

ID:31194136

大小:62.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第二三章试题_第1页
第二三章试题_第2页
第二三章试题_第3页
第二三章试题_第4页
第二三章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三章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三章试题一、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木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从事智力劳动C.从事体力劳动D.接受教育2.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针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口的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A.抽彖与具体B.全而与片而C.整体与部分D.普遍与特殊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0的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C.人的各方而和谐发展的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

2、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A.新课程改革B.索质教育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D.教育改革的实践6.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1学制D.壬戌学制7.素质教育的吋代特征是()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而向全体学生8.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提出的。A.毛泽东B.周恩來C.蔡元培D.陶行知9.《屮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口标,其中“两全”指()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

3、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休制改革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A.学校的产生B.教育实体的出现C.学制的建立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11・()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A.劳动技术教育B劳动教育C.社会公益劳动D.美育1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A.京师大学堂的出现B.学堂的出现C.废科举,兴学校D.壬寅学制的颁布二、判断题1・非制度化教育就

4、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3.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侬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5.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6.应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单方面的应试能力,素质教育旨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所以素质教育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7.人的全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

5、冇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8.“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没有目的。()2.对于素质教育的口的来说,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做人的发展。()3.《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凯洛夫。()4.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中,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涂尔干和巴格莱等。()6.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6、.()7.索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以国家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9.广义的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行政机构,也包括教育实施机构。()10.近三十年來,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木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三、论述题1、试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2、简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四、案例分析题1.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犬卜•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修,而是让学生去操场上活动。结果发现,学习用功的好学生,任凭老

7、师怎么劝也不出去,而平吋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却玩得很高兴。后来,校领导发现了问题,说:“等检查过去了,一定要收冋来……”请结合这一材料,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1.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耍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了都有一个好的前程,中国父母现在唯一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到学校的侵害!”请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第二三章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A【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而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

8、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认识。2.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3.D【解析】教育口的与培养口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4.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5.B【解析】素质教育提倡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