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

ID:3119121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_第1页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_第2页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_第3页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_第4页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的教学随想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文通过教与学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随想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53-0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心灵之间的融洽与碰撞,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探究学习作为探索有利

2、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突破教材的框框,教师教学的轨迹,以自己的特有的学习体验来寻求知识习得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感  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

3、使学生“5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从而使学困生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这样学生会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二、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学行为创新  1.准备阶段任务  研究、确定教学目标;研究、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研究、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材

4、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要在研究《课标》,研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与教材要求适宜、与教学内容贴切、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要对照《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学习内容(知识点)(学什么);二要针对学习内容具体要求,分析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经验是什么);三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预设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果(学到什么程度);四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围绕知识与技能),合理的确定数

5、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怎么学)。  3.明确的行为目标的四个要素5  (1)行为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应该……”,诸如,“使学生……。”或“教给学生……”都是不妥的。  (2)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和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掌握等等。明确的动词有:说出、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设计、对比等等。  (3)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计算器,探索……”“给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个点,能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在实际情

6、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4)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衡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说出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步骤”“3分钟内完成20道百以内的加法计算题,90%的题都能算对”。  4.教学设计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就教师个体而言,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主要表现在――资源信息的收集、甄别、筛选与创新处理上;为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学习、行动与反思,培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习惯、方法和能力。  学习――目的是培养兴趣,学会收集、整理、筛选、

7、甄别的方法,增加储备;其途径主要有阅读文本、调查访谈、反馈交流、记录整理分析、网络查找与检索等。  行动研究――5目的是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验证理论,通过持续不断,螺旋上升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找到新的行为方式;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深入思考、深刻反思,寻求更优化的教学策略。  三、情境创设的教学行为创新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停地对事物提出“为什么”、“怎么办”,探索对事物的新认识,寻找新发现,解释新问题。  一是

8、情境的创设与呈现应注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凸现数学主题。“情境”都不是观赏性的停留在表面,而是为了深入进去,研究情境背后的故事,找出与数学有关的线索,要分析情境中的非数学内容和数学内容,恰当地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