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9782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前车之鉴:让作文“硬伤”不再有(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车之鉴:让作文“硬伤”不再有(下) 上期胡老师为我们分别讲了硬伤“空洞无物,没有可读性”、“言语乏味,缺少真情”的“治疗”方法,现在,我们继续来分析防治硬伤“毫无新意,人云亦云”、“笔墨分散,中心不突出”的好办法。 硬伤之三:毫无新意,人云亦云 我妈妈的那个女学生的父亲感到过意不去,第二天他又来给我妈送来一篮子鸡蛋。我妈历来就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她最看不惯那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妈妈坚决拒绝了这篮子鸡蛋。我当时心里也很高兴,心想:妈妈,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们父女俩送来的鸡蛋,把歪风邪气挡在了门外,您真是一个洁身自
2、好的好人,那一刻,您在我的眼里变得异常高大,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歪风邪气人人喊打,请客送礼也为清廉社会所不容,这是人们一惯的思维,但是从这段话来看,作者简单地将鸡蛋与其他礼物画上等号,没有认识到寄托在鸡蛋里面的是父女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结果错误地把农村父女送鸡蛋说成是“歪风邪气”。同时,对礼物一概拒绝,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绝对做法,不应该盲目赞扬。显然这个片断就显得毫无新意,人云亦云。因此,修改这段话,应该准确把握父女俩的内心世界,辩证看待是否收礼的行为,从而实现立意的高远和新奇。7 妈妈啊,您的原则我不反对,但是您
3、这次的做法我却不赞成。妈妈,我知道,您并不是嫌弃这礼物不值钱、不珍贵,但是,您知道那里渗透了那父女俩对您的几多感激之情吗?你知道他们走了多长的路程才来到这个陌生的、冷漠的城市吗?你知道他们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举手敲击老师家的门吗?就是因为您的拒绝,他们心里会蒙上一层被人瞧不起的阴影,他们又该灰溜溜地将鸡蛋如数拿回去。他们的自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啊!妈妈,这不是用来行贿的礼物,这只是老百姓最朴实的真情表达,你为什么就不能高兴地收下来,然后回赠一些礼物给他们呢?――接受真情,体恤他人,原本也是一种修养啊! 修改后的片断小作
4、者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抓住父女俩送鸡蛋的本来意义,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新建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平常批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大部分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之作,他们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写妈妈,无非是雨中送伞,半夜背我上医院;等等,构思立意流于平庸,选材布局落入俗套,令人毫无阅读兴致。人云亦云,这简直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顽疾。 “有创新”是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拉开作文等次的一个关键环
5、节。我们作文就要立他人之所未立,想他人之所未想,选他人之所未选,言他人之所未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这要求我们平常练笔时就要写一些创新性的作文,譬如: 第一,可尝试写一些“旧瓶新酒”式作文。古诗改写,故事新编,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像7“狐假虎威”的故事,本来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但换一个视角即立出新意:狐狸看着老虎远去的背影,松了口气说,“智慧比爪子更有力量”。还有“五柳先生新传”、“司马光砸缸之后”、“东坡画扇后
6、传”、“断桥相会新说”等等,尽可引导学生改变背景,转移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巧手翻新装,编缤纷故事,写别样人物。“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第二,大胆训练“反弹琵琶”式作文。从话题的反面入手,逆向思维,以突出正面含义。如以“帮助”为话题作文,常规写法是从生活中发现关于“帮助”的故事,叙述故事后用精短的语言来点明主旨,这比直接谈要有艺术性。那么如何创新呢?多数人一般只会想到帮助他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些学生就反过来写帮助自己,学会放弃,删减过高的目标和过大的压力;逆向立意就写
7、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就是帮助别人实现善举;等等。再如命题作文《你辛苦了》,大多数学生写妈妈辛苦了,有的学生就反其意而行之,以妈妈的视角和口吻写“孩子,你辛苦了”,写自己童年时上各种特长班的辛苦,长大后沉浮于题海的辛苦,应付大大小小考试的辛苦,名次竞争的辛苦,等等,明写自己的辛苦,实则抨击当今教育的弊端,使文章脱颖而出。 第三,多加练习“小中见大”式作文。这种作文大多从别人容易忽略的细小的生活片断中,见微知著,提炼出反映生活本质的主题,即所谓“于微尘中见大千,于刹那间见终古”的“魔镜”效果;或化大为小,找到适合自己的切
8、入口构思立意,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一斑一点、一枝一叶中,把思维引向深入,则又是“7纳须弥于芥子,明百意于片言”的“魔镜”效果。像前面提到的观察砖头活动,由“炼砖”到“做人”,这何尝不是一次以小见大的立意构思训练呢!再如关于“成长”的话题,有个学生就撇开大道理,大题材,只抓住“雷同学受老师表扬后暗呼一声‘好!’嘴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