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964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那些因你而生的改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那些因你而生的改变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读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读着这些只有用步履才能印证的智慧,用情怀才可以诠释的美丽文字,我再一次心潮澎湃。那时,我以为三个月的培训太过漫长,可如今才发现,三个月的时间太短太短,真希望就那样继续培训下去。只因为那里有那么多学养深厚的导师,那么多无私帮助的同学,那么多自由而热烈的学术气氛,我如鱼儿在其中欢快地畅游。驻足回眸凝思,想起我的同事说我的身上有一些改变,我知道,这些改变都是因
2、你而生――国培。 一、国培改变我的读书观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记得2012年9月18日,国培的第一天,北碚进修学院的朱福荣院长让我们从教学经验、课标、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问题。我似乎有无数问题,却一个也提不出来。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叶菊艳教授也鼓励大家提问题,还希望我们提出有创意、新颖的问题。我大胆提问:“叶老师,作为成人,如何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呢?”叶教授微笑着说:“多读书,大量的阅读会让你站在巨人的肩上,你的思维会更开阔,更有创新性的。”那一刻,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大大的一行字:“4读万卷书方能行
3、万里路。” 我开始阅读理论。2011版的数学新课标,虽然已经拿到手,我却未曾完整地读过一遍。这次,张泽庆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学课标,很有感悟。全班或领读、或齐读、或默读。我们反复品读,再谈自己的体会,思维的火花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着,真理越辩越明。这样的学习过程,启发了我,让我有了读点理论的欲望与信心。 在这三个月的培训中,我慢慢习惯于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晚上听听自己的课,品味自己的教学语言,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阅读自己,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有时欣赏自己的智慧,有时懊恼自己错失了教育的良机。阅读自己让我更自信。在叶老师的课上,我对无限责任公司的解
4、释,让全班学生眼前一亮;在朱教授的讲座总结发言中,我利用了朱教授的课堂评价策略进行总结,赢得了全班的掌声。现在阅读自己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国培教我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俗语4 做了20年的学生,当了10年的老师,自认为很会记笔记了。但是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才发现自己不会记笔记。以前写笔记时,总想把专家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但是写下后,却极少翻阅,直到厚厚的笔记本都落满了灰尘。原来别人的精华,没有变成自己的精神大餐。北京师范大学的朱旭东教授反复强调笔记中只记下自己的收获或者问题,这才是有价值的笔记。讲座是专家经验
5、的浓缩,对我们来说,那是别人的经验,如果能将他们的经验理论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自然很好。但是只学理论,不付诸行动,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记笔记时,记录下关键词即可,课后再次整理成学习心得体会的电子档,方便以后我们查阅和应用。现在我的笔记本薄了,但是我的收获却更多了。每当我写论文时,每当我写反思时,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翻阅我国培时的笔记本,因为里面有我成长的点点滴滴的收获。 三、国培改变我的时间观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在我前30年的人生中,我习惯于“刚刚好”。属于不早不晚的类型
6、。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日子,听了那么多教授的课,每一位专家都是提前来到教室。专家的时间是宝贵的,但他们对待我们的教学却是那么尊重,那么严谨。特别是朱旭东教授,每次都提前10分钟到教室门口迎接我们,让大家都非常感动。后来,朱教授在教学中提及:课前早到和大家的交流既可以缓和气氛,又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问题,而且让学生都不敢迟到。呵呵,可爱的朱教授,我明白了,这也是提高教学时效的一种策略啊。你让我们的学习提前进入了状态――教学前置。现在,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解决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每天课前,我也提前进入教室,和孩子交流预习情况,提醒
7、他们准备学习用具。提前的时间观,相信也是我积极教学的象征,希望我的孩子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向上的正能量。4 四、国培改变我的教学观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习惯参考别人的教案资料,缺少自己的风格,这次国培学习时,我一共上了四节课。第一次,在北京献课《垂直和平行》,我只想体现一个主题,那就是我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安全心理环境的创设研究》。为了体现这一主题,我请学生当老师,学生当评委,我激励学生进行评价。我用《两只老虎》的旋律改编成了《垂直与平行之歌》。在这个理念
8、的指导下,40分钟后学生不愿意下课。此课也获得了教研员和北师大专家极大的好评,让北师大的叶菊燕教授几度落泪,评价这是“全人的课堂”。这是我初次尝到用理论指导教学的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