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

ID:3118480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_第1页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_第2页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_第3页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探讨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但近来,在参与县里的学校教学开放周活动时,笔者发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它有悖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误区一:教学中疏忽了数学知识点的延伸拓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的

2、心理规律,更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析问题或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数学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  听了人教版七年级“《4.2直线、射线、线段》之两点间的距离”一课,初步感觉课堂教学很成功。授课老师能按照备课的思路,进行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等探究活动,认识了“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课堂气氛活跃,且课本的练习题、老师的辅导题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他们对所学知识十分感兴趣,自我感觉学习效果也很好,且

3、“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植根思想。最后,我用“蚂蚁爬行路线最短问题”4来检验学习效果:如图,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沿表面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行路线最短?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呢?  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顺利完成此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我分析,是学生在运用此知识时,思维只停留在抽象的平面上,并没有把“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拓展到两维三维的空间所致。由此可见,教学中若疏忽了对知识点的拓展,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就不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目标。  误区二:教学中疏

4、忽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  每节数学课都有既定的目标,也有各自的重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着教学行为和教学进程,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突出“知识与技能”目标,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会什么”和“会做什么”。  听了人教版八年级《14.3.2因式分解――公式法》之平方差公式一课,在探究新知,尝试分解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尝试做题:(1)x2-4;(2)4x2-9;(3)(x?a)

5、2-(x-b)2;(4)x4-y4.再找4名学生到黑板板书解题过程。完成后,老师立刻面向全体学生评讲,台下学生聚精会神,跟着老师一唱一和,气氛活跃……难道这就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倡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场面吗?  分析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听众,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而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让课程内容尽快进入运用理论去解题的操练环节,于是只关注数学结论,根本就没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没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与发展,更疏忽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4的

6、目标。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性,养成不动脑、不动手的坏习惯,更谈不上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了。  在义务教育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去感受数学的力量。  误区三:教学中疏忽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育,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7、的需要,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听了七年级《线段的和、差、积》一课,有这样的一道作图题:已知如图,作点C,使点C在AB上且AC=BC。(其实是求作AB的中点)。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讨论并作图,然后拿出圆规、直尺,用尺规作图法,娴熟地作出点C,且口中念念有词,作完后还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不吭声,只有少数学生小声议论道:哪用这么麻烦,量一量,算一算长度,直接按数值找出点C,画上去就可以了……老师生气地补充:真是幼稚,你这种方法,如果遇到很长一条线段该怎么办?又有学生说

8、:老师,考试不会让我们画很长的线段的……学生的回答真精彩!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知道,七年级这个学段的学生哪里知道什么是尺规作图,是老师在教学中疏忽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误区四:教学中疏忽了学习评价的目的与作用4  数学学习评价是根据课程的要求,按一定计划采取特定的方式收集和获取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评估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听了人教版八年级《15.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