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353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用古诗中的高尚情感引领学生成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古诗中的高尚情感引领学生成才 摘要:古诗诗句凝练、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性。对古诗的理解就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与其相碰撞。情感的引导主要有:背景讲述中积淀情感,“唱”“画”中激发情感,贴近生活体会情感,演绎诗作碰撞情感,用古诗中蕴含的高尚情感引领学生成才。 关键词:古诗;触动;积淀;体会;成才 古诗是中华民族千古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诵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蕴含的人文性与艺术价值,并能从中
2、获得启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因为动情了才能被其所感,才能去领悟这些诗句的文化内涵,才能贴近诗人内心,让古人的高尚情操引领我们前行。 一、背景讲述中积淀情感 “诗”是诗人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产物。每首诗都是作者对当时所处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饱含着自己独特的情感色彩。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对诗作产生的政治背景,作者的性格,作者的遭遇等完全没有认识和了解,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古诗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了解古诗产生的背景及其诗人
3、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课堂中,教师再以补充背景做“引子”4,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诗词意思,而且能深刻地感悟到诗人想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别董大》一诗时,我介绍了诗作的背景:高适,字达夫,唐朝渤海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他半生流浪,了解百姓疾苦,同情劳动人民。曾两度出塞,去过辽阳、河西,做过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对边塞生活体会较深,边塞诗写得很好,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董大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琴师董兰庭,是诗人的朋友。写这首诗时,高适正处于郁郁不得志时期,在北方的初冬季节,诗人与朋友置身于
4、风雪之中,天寒日暗,四顾茫茫,怎能不产生天涯沦落之感呢?这荒凉、冷漠的景象,为送别创造了环境气氛,高适随雪而作,吟诵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千古名句。从而达到劝慰友人,激励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以上介绍,学生不仅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而且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唱”“画”中激发情感 古人吟诵诗词往往摇头,字音间隔有序,实则情感投入很大,听着自然韵味无比。而今,再加入古曲,注重古诗节奏划分后,变更吟诵而唱,这样的教学会激发学生积淀的情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凉州词》时,我借助多媒
5、体播放古曲《苏武思乡》,让学生轻声地读,而后我又根据七言绝句节奏划分的规律由慢读到摇头轻吟,再到和歌而唱,学生这时也自然会效仿老师而唱。在这种氛围烘托中学生投入到诗人情感中去,而此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情感便由此而激发了。4 此外,绘画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简笔画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诗句,深入领会诗中意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鉴赏力。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短短两句话,就写出
6、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夕阳落照江水和残阳铺在水面的美丽景象。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景色的优美和诗人轻松愉快心情呢?我先用线条画出一条江水,然后再根据诗意用“绿、红”两色渲染,很快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江景图。看着图,再体会“铺”字的含义。同学们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到了诗人谙尽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贴近生活体会情感 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没有现实的生活作为源泉,它会失去感情,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只有我们以现实作为参照,把最朴实的生活细节与诗中所呈
7、现的情境相结合,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作品中所反映的诗人情感,就会更有立体感。诗人鲜明的情感特征,不去讲解,学生也能体会得到。例如,教学《锄禾》一课时,我针对有的学生随意浪费粮食的不良现象,首先播放了一组反映非洲儿童悲惨生活的照片:照片上的儿童瘦骨嶙峋,双手无力地耷拉着,一双失神的大眼睛盯着镜头,好像在诉说着饥饿带给他们的无尽痛苦。震撼人心的照片,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一下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视频画面:头上骄阳似火,脚下土地滚烫,偌大的田地里,
8、一个弓着腰,赤着脚的老爷爷正挥汗如雨地劳动着……一行大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4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屏幕上。如此生动形象的画面,无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便会深深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劳动的艰辛,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最后,教师穿插“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名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教育,让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