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

ID:31182471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_第1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_第2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_第3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_第4页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线性代数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首先指出一般本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其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给出面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应对措施可以促进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有效进步。  [关键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12-0073-02  线性代数是代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理工科各专业和经济类各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线性代数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教育现

2、状给学生和讲授教师提出了较大挑战,从而如何上好线性代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等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1.线性代数课程自身的特点:抽象概念较多,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计算量较大,造成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2.课时量少。每个高校线性代数课时数都较少,一般为30-40课时之间,造成了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课时量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有较大难度和挑战。6  3.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与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期望之间有较大差异。一般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并参差不齐,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数学

3、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习惯了高中管制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面对大学的自主学习环境无所适从,加之不同专业对线性代数课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各种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对一些特别有潜力的学生,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将他们的代数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以上这些问题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线性代数课程讲授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把握存在一定问题,教师数学教学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二、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如何应对以上教学困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课程自身的特点,重视课程引入以及抽象概念的引入,易化教学中的相关知

4、识。课程引入需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从何而来”,即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二是“有什么用”,即说明基于数学知识得到的结果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课程引入:线性代数研究对象是线性方程组,研究内容是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解的类型和解的结构问题,线性方程组的有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对于线性代数课程的引入,国内外大多以线性方程组及其应用作为基本起点,基于这点,线性代数任课教师有必要在第一节课对课程引入作一介绍,而且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是整个教学过程效果的关键。6  对于抽象概念的引入:抽象概念是线性代数的一大难点,因此组织好抽象概念的引入会使教学

5、效果事半功倍,在抽象概念的引入上可以以学生熟知或了解的知识为背景来引入,从而降低概念的抽象性,使概念具体化。例如:(1)矩阵概念的引入:有了行列式为前提,学生很容易将行列式和矩阵混淆,弄不清楚矩阵的本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矩阵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就以上课班级的基本情况为例得到一个表格如下:  若保持以上数据的排列顺序,将表格第一列第一行以及表格中横竖线去掉,只剩下一组数据,由此便得到了一个简化了的表格,此表格最大特点是最小化地保留了各个内容的相关信息,为了不让每一个数据丢失,通常用“()”括起来,这样的形式便是一

6、个矩阵,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矩阵从何而来,也让学生明白矩阵的本质实质上是简化了的表格。(2)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引入:以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为前提,通过解线性方程组提炼出线性方程组的三种初等变换,从而对应地得到矩阵初等行变换,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知道初等行变换的由来,比起直接给出初等行变换概念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记住并且准确地应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3)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引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引入,一种方式是从线性方程组出发,如何最大化地减少一个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得到同解方程组;第二种方式可以从零向量的线性表示出发,用两

7、个向量组分别表示零向量,一个组合系数只能为零,另一个系数除了零之外还有其他非零的情况,这样引入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具体理解线性相关的概念,同时可以做到和前面线性表示知识的有效衔接。当然线性代数抽象的概念很多,如何引入不再一一列举。  2.针对课时量少这一特点,求同存异,在不影响教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适当弱化定理证明,强调知识应用,将一些抽象的证明过程具体化,这样既让学生弄清楚了“从何而来”,又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用”6。例如: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推导,很多教材都有详细的证明过程,但在讲授的过程中实际上不用对这一证明过程进行详

8、细的说明,只需要通过一两个例子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去找基础解系?(2)为什么这样找的是基础解系?(3)基础解系的个数是由谁所决定?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便可以完全达到我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