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152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为学困生解题“支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为学困生解题“支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32-01 在数学学科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大难题。它是教师和学生都觉得头疼的问题,特别班级中的学困生更是惧怕它,简直就是“老鼠见了猫”。 在一次四年级的期末测试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苏果超市原来有苹果520箱。上星期前四天一共卖掉240箱,后三天卖掉的和前四天的同样多。卖了一个星期还剩多少箱?”班级中的几个学困生答题情况如下: 生1:240+240+240=420箱520-420=100箱 生2:520-240÷4 生3:520-240=280箱28
2、0÷3=93箱……1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三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学习过,四年级只是要求学习用综合算式来解答。可是通过以上三个学生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几个孩子根本就不能胜任这种题目的解答。从这几道算式中我们发现,他们只是抓住了题目中个别词语进行解题,如生2只抓住了“前四天”、生3只抓住了“后三天”。因为片面理解导致解题思路不正确,所以无从答题。针对学困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招式(一):表述为思维困难提供条件4 表述,用自己的语言转化书面语言,在语文学科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学困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把题目转
3、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经常就是带领学生读题,甚至读了几遍的题目。可是学困生还是“无动于衷”,这使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感到很苦恼。在一次与家长交流中,我豁然开朗。 每次遇到学困生的家长,经常听他们这样说“做错的应用题,拿回家再做就能做对了。”我也很不解为什么会这样?有一次我专门向一个家长询问,回家是学生到底是怎样订正的。家长说把题目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告诉孩子。 读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学困生仍然是不够的。教师需要给他们提供转化成自己语言的条件。那么数学的表述就为学困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用自己的语言把实际问题的意思表达出来。 在平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我
4、就创造一些机会给班级中的几个学困生。如让他们起来单独地读一读题目,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表述出来。 案例:教学“海豚馆第一天卖出344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187张,下午卖出213张。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 (1)读一读题目(读通、读顺) (2)用自己的话把题目意思表达出来。 生:这题讲述海豚馆卖门票的事情。第1天344张,第二天分上午和下午。 有人会表示质疑:表述与读题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其实不然,读题只是一个粗略了解的过程,而重点是在于表述。因为表述是学困生把题目从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这样更有助于从思维困难中走出来。4 招式(二):抓住生活中的“原型”
5、,为学困生找到“支点” 在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转化成自己的思维困难的进程中,特别需要一个“生活的原型”。 案例:“六年级学生每天植树32棵,植了5天。还剩63棵。六年级原计划植树多少棵?”学困生非常困难,当我把它转化为“假如你到超市买4支雪糕,每支2元,还剩8元。你原来有多少元?”他们就立刻恍然大悟。其实是一种类型的题目,只不过语言环境变换了一下。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其实这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支点,那么这个支点就是生活原型。因为到超市购物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而植树这种活动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就需要训练他们自己在习题中找到生活
6、的原型。 案例:在教学“三年级4个班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班分2组,平均每组有1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种习题所讲述的事情是学生经历过的,所以班级中的学困生基本能胜任解题。但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利用这道题进行拓展,让学困生编一些类似的题目。他们编的题目都很接近,但是在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语言环境。那么他们在编的过程与倾听过程中,都是在进行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不是亲身经历,但是在倾听中也会有所感受。 招式(三):借助一定的“工具”辅助转化思维的速度4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困生不能有效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困难。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
7、思维过渡。那么对于这些学困生,他们更多的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辅助他们进行转化。 案例:徐同学,是我们班级一个学困生,而且是解决问题的特困生。如在一次解决问题调研中,他一题也没有做出来。在教学列表解决实际问题“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我在课前预设他肯定无法达成目标。因为对于普通的两步问题他都很困难,更别提这种有多余条件的问题了。但是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他能够正确列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