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069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说真话,表真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说真话,表真情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上能“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然而有的同学的写作思路距离这些要求相去甚远,笔者积极尝试探索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新思路,强调写时事短评,并付诸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时事短评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堂的局限性。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语文作文乃至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课本分析多了、练习评讲多了,社会关注少了、人生思考少了。“两耳不闻窗外事”是教育制度的悲哀。时事短评的提出很好地体现了应试制度下“关注度”的回归
2、,关注社会、关注道德、关注人性,提升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短评中涉及的时事可以让学生极大地关注社会和现实,对社会上的丑陋面进行批判,为现实中的善良美好而讴歌,逼近时事真相,捍卫公平 看到川端康成的《雪国》、塞辛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弘一大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蒲松龄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立刻让读者感觉到此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述的“读者意识”,可能从某个层面上看有些功利,但从作文要“有文气”的角度来看,真是非常必要!正义,增加对现实的理解,培养个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从而“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4 2.作
3、文教学的随意性。有些语文老师口口声声向学生强调作文要“联系社会,感悟生活”,却不能真正将“社会”请进“课堂”,不能借助社会的热点时事,聚焦争辩的焦点所在。很多时候都是随便挑个高考作文或模考作文题目写,缺乏系统计划,远离社会、远离生活,盲目而随意,严重地堵塞了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3.习作问题的严重性。从议论文写作现状来看,最突出的是两大问题:一是考场议论文中所引的论据材料老套陈旧,如作文题“忧与爱”,但凡写到议论文,所引论据素材撞车的太多,出现最多的是范仲淹、屈原、杜甫、司马迁、小悦悦等;二是考场议论文中以叙代议,缺少分析论证,多是中规
4、中矩、四平八稳、套话假话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无货,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谈“文”说“气”。这“文”、“气”与“学”密切相关。“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足了,“文气”自然会产生。“学”从哪来?多读书! 语文老师喜欢看“有文气”的文章,这是从读者的角度;学生考场作文要有读者意识,这是从作者的角度。的“三段论”,不能以理服人。针对这两个在高考评分上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时事短评的训练能极大地改善议论文的写作面貌。 二、时事短评实施的做法 1.精心选取典型素材4 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时事案例,可以从报纸、网络等时新热点焦点问
5、题事件中,选取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现实性的典型材料。好的材料活色生香,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现实气息,能反映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有较强的冲击力,容易引起人的关注和共鸣。当然,素材是否典型关键看是否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学生自行推荐时事素材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2.重点突出四种“眼光” (1)以适度眼光援引时事。从事实材料出发,言必有据,不能想当然。胡适阐述治史方法时说:“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说三分话。治史者可以作大胆的假设,然而决不可作无证据的概论也。”对材料要进行得体合度的探究和评析。 (2)以发散眼光审视时事。
6、应关注“我”与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能思接时事,关注媒体,国内外热点问题尽在思考中。应能缘题而发,延伸到对周围人和事的深切感悟,延伸到对社会各种现象、媒体热点的激扬品评,通过对百态人生的深刻体味,对芜杂现象的扬善惩恶,对生活哲理的反复论证来彰显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3)用辩证眼光分析时事。很多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辩证思考,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比如当今社会出现的诸多“最美”现象。当大家纷纷对“最美”之人、“最美”之事大肆称赞之时,我们其实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些人都不过是做了我们人人都能做到的,却获得
7、“最美”。我们在捧起他们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八荣八耻,五美四德,人人都学过,而为什么当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却又如此般大加宣扬。由此联系到社会在日益发展,而道德底线却被屡屡突破。如此辩证分析,新颖独到。4 (4)以深刻眼光思考时事。许多时事的背后,都包含丰富的内涵和根源,挖掘这些内涵和根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质。比如,当今年轻人热衷“过洋节”一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洋节”已经给中国本土文化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虽然我们需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但文化的交融需要以充分了解为前提。由于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现在很多年轻
8、人“过洋节”只是简单的纯物化消费的移植照搬,缺失了西方节庆文化中的宗教信仰的内涵,缺失了文化的美感。 3.明确强化五个“角度” (1)列现象。援引素材,抓住时事素材中的某个细节或某个侧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