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981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摘要:人们历来看中威信一词,古诗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要把天下人集结起来靠的是威信。在学校教育这个集体性活动中,要把师生凝聚起来,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与教育教学效果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关键词:关注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54-01 人们历来看中威信一词,古诗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要把天下人集结起来靠的是威信。在学校教育这个集体性活动中,要把师生凝聚起来,充分发挥教育
2、者的主导地位,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与教育教学效果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怎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关注学生 每个学生都渴望能得到我们的关注。低年级学生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学生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那是因为“他住院时,教师去看他”、“没人接她时,教师打电话叫妈妈来接她”、“教师给她梳头”、“教师常摸我的头”、“带我去她家”、“4老师说她喜欢我”、“老师上课时看我笑”……“我不喜欢张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理我。”“我不喜欢方老师,因为他骂我。”由此可见我们
3、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学生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学生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由此可见,教师的威信可以使学生相信、爱戴、敬佩、崇敬教师,善于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会不断增强追求学问,谋取进去的能动力。 二、给与肯定,一同游戏 善于肯定,这不但是指我们要善于表扬学生,更是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其在活动中自我肯定。学生喜欢某项教育活动,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喜欢跳舞,因为老师说,我跳舞跳得好。”“我喜欢画画,因为老师说,我画的好,还奖给我两朵小红花。”“
4、我喜欢做手工,老师说我手巧。”“我喜欢跑步,因为跑得快,比赛总的第一。”“我喜欢数学因为我得了100分。”、“我喜欢语文,因为老师说我课文读得好。”、“我喜欢李老师,不喜欢洪老师;因为李老师经常表扬我们,洪老师批评我们。”、“我喜欢溜冰,因为我总得第一。”、“我喜欢折纸课,因为我会折许多小动物,活灵活现。”、“我喜欢猜谜语,因为我一猜就中。”、“我喜欢舞蹈课,因为我可以去舞台上上跳舞。”、学生是喜欢交往的,学生又特别喜欢和教师交往。与教师交往,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自尊及荣誉需要。“我喜欢丢手绢的游戏,因为可以和老师一起玩。”、“我喜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因为老师来抓我们
5、。”、“我喜欢老鹰捉小鸡游戏,因为总是抓不到我。”“我喜欢跳大绳游戏,因为她经常给我们摇大绳。”、“4我喜欢投沙包游戏,因为她经常和我们一起投沙包。”我喜欢老师,因为她经常同我们做游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成功的经验,哪怕是点滴的成功,也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经常有机会获得成功的经验,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培养他们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千万不可从低年级开始就使学生成为“失败者”。这里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它更能唤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尊重学生,有宽容心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之女,他们又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每个学生时时在
6、内心对教师的爱心和执教进行衡量,并时时观察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因此要关心,理解尊重他们。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尊心的内在需要,学生的自尊心更需要加以保护。徐特立把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种种体罚”,看成是教育中的“野蛮”行为;陶行知甚至强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4这说明,尊重学生不仅是教育理论中的一条重要法则。而且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准则。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宽容他们。包容学生的优点成绩,这很容易。但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这很难。别忘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们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
7、师,采取宽容的态度进行教育,抑或是惩罚的手段呢?我们说,对于学生,宽容比惩罚更为有效。因为低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在成人看来已经很严重的错误,孩子却常常意识不到,这与成人的明知故犯完全是两回事。在刚入学时,经常出现把别人的学具拿回家去,但这决不能认为是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上升为“偷”的行为,因为一方面孩子确实喜欢这个学具,控制不住自己而为之;另一方面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拿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