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932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学生在“错误”中快乐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错误”中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83-01 教师追求的“好课”是教学程序流畅,过渡周密自然,师生配合默契,时间把握恰到好处。其实,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错误。错误是伴随学生的学习一起成长的,他们在课堂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因为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所以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不斥责、挖苦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同时合理利用“错
2、误”资源,还能成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亮点。 1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而必须由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好奇心强,不甘落后,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其求知欲,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讲解《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一只蚂蚁要从底面圆周上一点B出
3、发,沿圆锥侧面爬到过母线AB的轴截面上另一母线AC的中点D上,问它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4 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寻找蚂蚁从B到D爬行的最短路线,然后再进行互动提问。 生: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连接B、D两点就是最短的路线。 师:你们的想法很不错,但这只蚂蚁真的能沿着你们设定的路线到达点D吗? (学生一片哗然,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这时笔者发现有同学在想与不想举手之间,于是,笔者请他大方地讲。) 生:我认为不能连接B、D,因为题目已规定蚂蚁只能沿圆锥侧面爬到母线AC的中点D上,就不可能直接走进
4、圆锥里面到达点B,所以不能直接连接B、D。 (学生们看着手中的圆锥,恍然大悟,点头表示同意。) 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锥模型发现从圆锥表面上看并不好直接找出最短路线,但把圆锥展开成扇形后就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顺利地解答本题。由此可见学生在开始解答本题时由于对立体图形认识的不够出现了错误,但通过再次回归问题发现了错误的原因,并在纠错中总结解决本题的方法就是要将立体图形平面化。所以用好错误资源,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2用“错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
5、新思维是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基础上,用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如发现学生出现错误,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4 第四个选项的条件因为是“SSA”不能得出三角形的全等,所以被学生选出不能得到△BEC是等腰三角形。看似题目已经做好,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D选项也可以证出△BEC是等腰三角形。”有学生窃窃私语:“SSA”不能得出三角形的全等,他肯定错了!这时笔者也很疑惑,所以让他说说看怎么
6、证。他的方法是分别过A、D两点作BD、AC的垂线AF、DG,先根据“AAS”证明△AEF与△DEG全等,再根据”HL”证明△ABF与△DCG全等,得出BE=CE,即△BEC是等腰三角形。听完,笔者不禁为他的创新思维鼓掌,能有这种求异的意识是难能可贵的。这时在他回答的基础上还有学生提出了“SSA”是不是一定不可行?笔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学生通过画图,分别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边的不同位置展开认真的思考。最后他们发现“SSA”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能的。 明代理学
7、家陈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创新意识培养是附着于每一堂课之中,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创新的火花。所以在教学中要为那些勇于反驳他人观点,冲破老师思维模式的学生喝彩,也为其中闪现的亮丽思维创新火花喝彩。 3用“错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维。面对错误,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引诱”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避免以后
8、不再犯类似错误,也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4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作出了选择C的错误解答。评讲时,有学生提出:“本题的方程也有可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经这位同学一提醒,大部分同学都明白了,纷纷说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他说的没错,这题也没规定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也有实数根啊!”,所以本题应选A”。面对开始错误的解答,引发了学生们的一场大讨论。他们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辩错、改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分析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