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6352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历史真的不简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真的不简单 2013年,某地,高考文综结束后,一家长问考生:“怎么样?”考生答:“历史,老师教的都没有考,考的老师都没有教……” 听了这个报道之后,有人哈哈一笑,有人一声叹息,我倒希望我们文科同学能静下心来想一想:高考,历史到底考什么? 我们先来做两道题。 第一题: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 A.大禹B.郑国C.李冰D.王景 我想会有90%甚至100%的同学都会给出正确的
2、选项C,因为这是出自某地初中考试试卷。 第二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4 这个题的正确答案是C,这个题可能只有50%或者更少的同学能做出正确的选项。这个题选自2013年辽宁高考历史试题。 通过这两道题的比较,我们就会清楚了解,历史高考,考查的已不是学生
3、对历史事实的简单记忆,考查的是学生的史学素养,即以一定的史观为指导,分析、阐述、评价人类文明长河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并根据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正确认识。 简言之,就是阅读史料,再现史实,进行史论。 那么,现在,文科同学们,你是否还认为:历史就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历史很简单?少用点儿时间?考前背背就可以了? 即便是高三的文科生,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认为的。有的甚至在高考后仍然不能明白,仍然认为老师教的,就应该是考的,考的就应是老师教的。 事实上,我们的历史课,不是也不可能是在教你考试的内容,而是在训练你的历史思维,积淀你的史
4、学素养。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文科生在探讨历史的学习方法之前,请先转变你的“史观”。 如果你转变了,我们再来一起探讨高中历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课标与考点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课标与考点,这是老师的事,实则不然。高三的每一名同学都应该熟悉课标与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具体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来自老师在课件中的展示,一个是来自教辅材料。4 二、习惯的坚持 最常规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在历史学习中,预习――笔记――思考――温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其实是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环节不应在一节课、一个单元
5、的学习中坚持,而要真正成为你的学习习惯。具体操作中要做到: (1)预习要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可以自己分析,也可以借助于教辅)。 (2)笔记要记要点、补充、提纲(课堂学会速记,简记)。 (3)思考是理解和提高,还要积极组织语言表达(课堂发言要积极)。 (4)温习是夯实、巩固和提升(课后整理笔记,完成作业部分)。 三、构建体系――注重主干 历史不是碎的,历史是完整的。很多学生,下了很多功夫,背了很多,结果一团乱。如果你能稍一加工,历史知识就会如下图1一样。 如果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专题,你都能够通过整合,在头脑中构建起知识网络,那么,在面对考
6、题,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时候,你就会轻松很多。 四、学会阅读4 现在历史的每一道高考题都是一个材料解析题,对史料的阅读与解析就是解题的关键。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可大多数阅读都属于快速浏览,疲于应对。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是读了一遍,直接作答,而没有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切入点,中心思想,考查目的和有效信息。而这些又是史料解析必不可少的步骤。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的史料阅读中,按照步骤解析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史料解析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五、同伴互述――历史知识记忆与表达训练的好方法 文科生的魅力就在于博闻强记,侃侃而谈。然而,这往往也是令文科生
7、最头疼的。这里我给同学们推荐一种方法,就是同伴互述。 你给同伴讲述历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史实再现、理解、加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完整过程,对同伴而言则是倾听、理解、点评、记忆的过程。而且,同伴之间还可以互动,减缓记忆的枯燥与疲劳。这可是说是一举多得。 最后,送给文科同学们四句话:历史不简单,学会也不难。方法是捷径,勤奋才是根!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开发区十中)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