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457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巧设问题情境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创设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对了解、熟知的环境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教学法后的教学实效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32-01 1引言 在新课改的标准中
2、已明确的提出了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熟知的情境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问题情境教学是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有效的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是当下的重点研究内容。笔者通过联系教学经验,对问题情境教学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5 数学作为一科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不难发现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生活实
3、例。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优势,通过现实中的数学实例进行课堂问题教学,在课堂上模拟再现生活实例,联系课堂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分析、解决的能力,并且不断在实际的生活实例解题过程中不断了解及巩固数学知识体系,构建良好的数学解题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理解[1]。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课堂学习时,假如教师直接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坐标系的概念,可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坐标系是依据什么形成的
4、,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坐标系等问题?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清晰明了,那么在坐标系的运用及构建方面均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数学课堂知识的引导,创设问题情境:为了加强外界考生对学校构建的全面了解,教师根据学校正门位置走向,选择相对大门口较近的十字路口作为坐标原点,南北方向作为x轴,东西方向做为y轴,分别按照学校建筑安排,在坐标系上按照相同的布局标志出来,赋予相对的描述信息,在制作学校坐标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坐标轴建立的印象,加深了对它的应用,还为
5、广大外校考生提供了帮助。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引出坐标、实数、负数的概念,从而不断深化数学教学知识。 3采用数学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是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小故事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由代表性的数学故事来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对“随机事件的概率”5的知识学习时,笔者采用了《三国》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堂知识点。笔者为了渲染课堂氛围,在课堂开始用诗词为《三国》的引用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简单向学生
6、讲草船借箭的故事,随后问学生为什么诸葛先生对于三天后江面上四更十分浓雾弥漫的事情如此肯定,众所周知对于江面会出现大雾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出现,学生展开了激烈了讨论,对此意见不一,于是,笔者通过简单的提点,将诸葛先生熟知天文地理的能力介绍给同学们。从而由草船借箭的小故事引出了本次要学习的随机事件概率的知识点,引出了新课题。 4利用数学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它广泛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当然,在数学学科中也不例外。例如,数学概念中存在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整数中存在负数与整
7、数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数学矛盾,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不断揭露与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中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让学生在矛盾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及不断尝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对极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个例题,安排学生比较0.999……和1的大小。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1大,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两个数大小是相等的。由于0.999……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得出相应的结论,后者认为0.333……近似等于三分之一,0.999……又可以用0.333……与3的乘积来表示,即结果
8、为一。因此认为二者大小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及最终答案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在解决“小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学生的自豪感。让他们在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5 5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的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的学习反映。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在借助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的教学对立性,打破学生现有知识的平衡态,而又在悬念的刺激下又建立起新的知识平衡态,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学习局限性的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