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

ID:31172054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_第1页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_第2页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_第3页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_第4页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任建宇案透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  摘要:我国劳教制度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政策定位的产物,在当下中国已备受责难,任建宇劳教案作为典型案件反映着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背后的权力与权利的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劳教制度需要由轻罪处罚机制加以替代,以限制国家公权力并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不受任意侵犯。  关键词:劳动教养;权力制约;轻罪处罚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99-03  一、劳教制度的发展演变  起源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劳动教养制度(下简称劳教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

2、度,1957年8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同年8月3日由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劳教制度在法律上的真正确立。1961年,公安部发布《关于当前公安工作十个具体政策问题的补充规定》,对劳动期限作出进一步说明。  1979年11月29日,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于12月5日公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并将1957年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重新发布实施。1982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转发公安部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办法》对适用劳动教养的对象从《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3、》规定的四类对象扩大到六类。①8  劳教制度的产生之初,适逢我国高度政治化的社会阶段,社会与法治环境尚不成熟,对人权的漠视往往使得公权力肆无忌惮的剥夺公民人身权。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特别是网络传播技术打破了言论的垄断后,劳教制度逐渐作为政府的维稳工具被大肆使用,使其成为法制建设中的“荒地”,饱受争议。  二、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任建宇一案始末  (一)匪夷所思的“罪证”  2011年8月18日,时年25岁的大学生村官任建宇被警察带走,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警方所认定的罪证是他在网上发表和转载的“一百多条负面信息”。同

4、一案情,却有两种结论。9月23日,重庆市检察院向市公安局下发了《不批准逮捕决定书》;恰在当天,重庆劳教委认定,任建宇“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一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实”,决定对他处以两年劳教。  现有的公开的重庆市警方认定的“罪证”共有十条,其中包括五张转发的图片,一句转载自电影《建党伟业》台词“结束一党专政,民主自由万岁”句子,三条涉及对体制及“唱红歌”看法的微博,一篇嘲讽所谓专家的日志以及“不自由、勿(毋)宁死”文化衫。②  根据重庆市劳教委办公室副主任傅强的说法,任建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5、》、《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认为他“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简单分析下警方所列出的证据,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借鉴刑法中“颠覆国家政权罪”8的构成要件可知,该罪名客观要求有着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仅仅在网络上发表及转发评论就成为“组织、策划”者了呢?更令人不解的是任建宇在网络上发表的大部分的内容并非他本人的原创,原创者没有受到处罚,转发者反而身陷囹圄。这似乎是公权力在用个案向中国亿万网民的权利宣战,意图以个案

6、产生以儆效尤的效力。  (二)为什么是任建宇  任建宇一案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这与他“大学生村官”的标签密不可分,但令人倍感讽刺的是这位“反革命分子”能以选调生的身份考入重庆彭水县,成为体制内的一名村官。这种体制内的身份,并没有给任建宇带来“免死金牌”,或许,正是由于他的这一身份,使得他的言论受到不同寻常的关注,至于是否是他今天牢狱之灾的主要原因如今也未可知。  (三)并非首位因言获罪之人  2012年8月15日,任父任世六向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重庆市劳教委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书》。2

7、012年9月19日,重庆市劳教委以“处理不当”的理由撤销对任建宇劳教的决定,随后,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起诉超过法定起诉期限”驳回了任建宇的申诉。2012年11月,任建宇起诉重庆市劳教委,要求恢复公务员身份。12月28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任建宇劳教诉讼案”做终审裁决,驳回他的上诉,维持原判。  任建宇劳教一案在起诉与申诉中渐渐落下序幕,然而,他并非首位因言获罪之人,仅在重庆,就发生过“彭水诗案”、“一坨屎案”8等诸多备受关注的劳教案。几个典型案件都具有类似的案情:互联网上的一篇嘲讽性评论意外收到公权力机关的“垂青”,

8、美其名曰“劳动教养”,实则是采用强制的手段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以达到“噤声”的效果,公权力何以对私权利任意践踏?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真的如此困难重重吗?  三、劳教制度背后的权力与权利  权力自古就被贴上“易被滥用”的标签,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在《权力与自由》一书中表达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