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001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课异构”与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伴随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现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就历史学科来讲“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
2、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一、教学内容处理上:挖掘情感载体、凸显情感目标 历史教学载体主要包括学生、教材、教师、教学设备等等。历史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必然对教学载体也有要求。那么,如何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和教学载体的有机结合呢?4 第一是学生。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标还是立足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道德主体的完善。但是,学生既是一个有待教育的群体,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单独个体。因此,我
3、们在教育中要抓住学生群体的特点,也要对每个学生的需要和个人认知有明确的认识。 第二是教材。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历史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但是,并非只要学生熟读教材,教师照本宣科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回应,更难以实现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注重开发能实现学生情感教育,态度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教材资源,注重引导学生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中去感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寓德于学”。 第三是教师。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自
4、身对历史的感悟和情感予以发挥,让学生浸蕴到历史的情感和人文氛围中促进学生个体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进步的历史感。 二、教学过程层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化该目标的实现 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具备了其他学科难以媲美,贯通古今,横亘中西,得天独厚的材料优势,在一堂堂历史课中,有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就看教师如何把握教材,进行运作、挖掘和取舍;如何诱导学生开启新思维、拓展新思路。 1.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教师在研究分析教材时,要从知识点中挖掘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等
5、方面来组织知识点的传授,安排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4 2.要善于运用典型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避免老生常谈,以免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过多的灌输反而激起学生反感。典型案例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过去常规的角度,从侧面衬托典型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恰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如:参观教育基地、讨论会、辩论会、观看电影、视频等影像资料。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形成价值观。 4.创设生动的问题情节 将问题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之中,历史是最生动的伦理学教材,它不是用说教的
6、方式强加于人,而是通过生动的、鲜活的人、物来加以说明。下面就“同课异构”的前提下研究一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实现。 2012年,本人在明光有幸聆听了凤阳周小平和明光陆开军两位老师的《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示范课,上课之前,两位老师都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周老师首先播放一段电视上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广告,引出新课,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陆老师首先播放了有关张謇的一段视频,一下子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求知欲。随后周老师通过图文结合法、问答法、史料分析法、讲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完美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下面周老师是通过这样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完成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的: 英雄人物篇:状元实业家――张謇4 自主学习,结合书本讨论问题回答。 1.请为张謇制作一张名片。 2.有人说张謇是“失败的英雄”,你能说明理由吗? 3.张謇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慢慢地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渐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与此同时,陆老师通过情境导入法、活动探究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