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9969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新课程背景下青海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青海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对现阶段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程及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思考,旨在正确地理解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因素,新课程教育理论、思想观念、教学手段等,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明确地把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转到终身体育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理解体育教师角色与学生地位的转变;掌握教与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拓变;协调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断顺应社
2、会的变化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强调体育理论联系实践,重在实践能力培养;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方能使青海高校体育专业在体育教学路上赢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专业;教学课程;改革;高校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在大变革的背景下,作为青海师大高校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程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充实本专业的现代教育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深入透彻理解对新课程理 念,从而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
3、炼的终极目标。6 一、重新理解新课程改革 1.高校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由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开拓思维的能力。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
4、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不同的差异和基础,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不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正确理解体育教师角色与学生地位的转变 (1)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
5、品德的促进者。 (2)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6 以往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学习的指挥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对学生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与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3)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
6、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把被动的、机械的身体运动变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参与,强调了师生互动。 3.把握教与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新课程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激励和发展功能,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4.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拓变 (1)教师自身素质的拓变 教师已不再只担负
7、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2)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6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 (3)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努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青海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1.协调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 以往青海高校体育注重专业教育学习,课程口径小,设置严格,培养的学生专业面窄。在“淡化专业,强
8、化课程”背景下,逐步增大基础课的比例,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课程只是浮于形势,而难以深入,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提高。在学时数一定时,基础课的增加必然使专业课学时数受到挤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