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847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找准减负突破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找准减负突破口 近些年,为中小学减负的文件通知不计其数,上至国家教育部,下至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减负,教育部门算是发足了文件,下足了决心,用足了精力。然而,学生的负担始终没有减下来,不该加班的时间照加班,不该补课的照补课,超量作业照做,考试次数有增无减。而且,有些地方,负变得愈减愈重,担显得愈挑愈难,仿佛一切无济于事。 面对如此减负现实,笔者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多年来,我们的减负行动始终落不到实处,每次减负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原因在哪里?带着一系列疑问,笔者回顾了近些年一系列减负文件,发现每个文件或通知存在以下
2、共同特点。 减负目的、内容、手段简单,以偏概全。多强调学校该怎么做,教师该如何行,从不揭示社会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客观影响,即使有,也是隐约其辞,一笔带过,无实质性应对措施和办法。 减负脱离实际,追求教学理想化。文件多强调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殊不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即使教师把每堂课的内容要求准备得尽善尽美,教学做到淋漓尽致,作为学生一方,他们未必就能理解、接受、掌握。因为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性。(何况事实上,教学做不到这一点,教师不可能把每堂课都备成精案、详案)4 减负前提不对应,举措无可行之实。例如,
3、文件或通知规定:减负有6个要求,4个规范,明查暗访;上午8点到校,下午4点离校;小学生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中学生控制在1.5小时内;严禁周考、月考,严禁补课有偿家教等。这些强制性、行政式的命令和要求,对约束学校教师或许有用,而把它放置于“分数论英雄,以分取人”的社会大背景、大前提下,这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无可行之实。因为在目前谁也无法动摇我国“以分取人,分数为先”的招生选人事实,动摇不了这基石,也就兑现不了以上种种承诺和规定。 减负不敢冲破世俗偏见,向不合理的社会观念或制度说“不”。与处理以往重大教育事务一样(如素质教育、有偿家教、择
4、校收费等活动),减负也总是囿于行业内部发号施令,不敢跨出行业之门,向社会某些不公平、不正确的观念及制度挑战,只求社会配合,不求制度改革,教育总是把自己处于被动劣势地位行事。结果,减负始终无法触动社会神经,引起社会共鸣,达到预期效果。 事实上,学生负担重,不是学校与教师所为,而是社会某些观念、偏见及制度倒逼所致。因此,处理减负,我们也一定要诊准“病因”,做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说到这里,笔者有一个贴切的事例,很能说明这问题。过去有一病人,手上长满了疮疔,他四处求医问药,去大小医院不下百次,而手上的疮疔依然不见消除。随着时
5、间的推移,疮疔长得愈来愈多,几乎布满了两只手,看起来十分恐惧。后来,医生告诉他,这病是皮肤癌,无可救治,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带着绝望与恐惧,他回到了家里。有一天,一位邻村的前辈去他家作客,看到这病况,他开了药,说:“这疮疔是山上一种树木的毒素感染所致,以前他也遇到过。治疗方法很简单,涂用普通的蓝药水便可治愈。”4按照前辈的指点,病人开始用蓝药水治疗。不几日,病情开始好转,手上疮疔逐渐开始消退,再后来痊愈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看事物一定要究其本质,别被表象所迷惑。当今的减负就像这病例,我们要首先弄清成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展开治疗。 针对目前状况
6、,笔者认为,减负从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口,也许目标更准,作用更大,效果更理想。 一、扭转国人的“读书功名”观 读书受教育的本意是让人学会做人,学做真人。每个人通过读书受教育,不断提高心智,健全人格,增长见识,掌握知识与技能,将来适应社会生存需要。读书是一项高尚、纯洁、睿智、有序的教育活动,其本源不存在任何私利和附加条件,它是每个孩子快乐向往之事。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强烈影响,今天人们的读书行为严重变了调。不少家长,倾其所有,供孩子读书,并不是让他们知书达理,学会做人,为的是让他
7、们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家长每天逼着孩子昼夜苦读,精疲力竭地在题海中挣扎,为的是考高分,上名校,然后全家风光无限。由于读书完全变成了一种达到个人私欲的工具,再无别的理想和境界可言,自然,做习题,考高分,上名牌,便成为他们心中读书的全部内容和行为。处于这样一种极端片面状态,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还会不沉重不堪?不言而喻,减负,首先从意识形态上扭转全社会人的“读书功名”观,消除私欲偏见,应是整个减负工作的前提和重中之重。只有我们的国人从思想上改变了这一点,学生的负担才有可能切实从肩上轻下来。否则,一切无从谈起。4 二、完善现有中高考
8、制度 不管人们如何理解、评价现有的中高考制度,说优点也好,谈缺点也罢,由于中高考的存在,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这一点无容置疑。然而,鉴于目前我国国情是范围广、人口多、考生众、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