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师生文化冲突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

ID:3116808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_第1页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_第2页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_第3页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_第4页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师生文化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师生文化冲突  师生的文化交往是学校文化的中心。师生文化冲突基于师生文化的诉求、特质等差异而产生。刘易斯?科塞的功能主义冲突论认为冲突是关系稳定的标志,没有冲突就没有稳定。[1]但是一旦冲突没有直接爆发而长久积压,则会产生更具破坏性的后果。而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却将师生文化冲突隐藏于看似理所当然的现象背后,致使师生文化冲突长久得不到解决。对隐藏师生冲突的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学生意识到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师生文化冲突的内涵及其构成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涵盖思维模式、行为方式

2、以及人类劳动的物质财富等方面。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本文侧重于“文化”的狭义概念,即一定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2]其中价值观、语言和知识等文化构成要素共同影响着文化。  “文化冲突”指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由于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态度的差异而产生的或隐性或显性的对抗。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其中教师文化指的是代表社会理想的成人文化,而学生文化则是受同伴、家庭、社区和学校影响的同辈群体文化。[3]6师生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教师的思想态度、价值行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往往视教育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器具;而学生文化更倾向于接受外来新颖的文化。“师

3、生文化冲突”正是师生文化差异所致,是师生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和碰撞等不和谐的现象。[4]师生文化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对抗性冲突,师生公开诋毁或攻击,教师难以控制。另一种是隐性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的疏远。这种冲突潜藏在中小学课堂中,往往是因为师生习惯被动地接受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东西,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思维态度去看待,毫未察觉课堂中引发冲突的因素。  二、师生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  价值观、语言和知识等文化构成要素隐藏了师生文化冲突及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  1.价值观影响师生关系  (1)师生文化交往观。交往观念决定人的交往模式,即交往观念决定人在交往过程中应该采

4、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人的交往以文化为核心,交往过程即文化的相互影响过程。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德韦恩?休伯纳将人的交往分为经济、逃避、支配、服从和理解五种模式。就我国中小学师生交往而言,由于“学生主体”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学生信息来源的多渠道性,完全屈从于教师文化支配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学生以“不做作业”“不听课”的方式表示对教师文化的反抗,因此理解也很难在师生之间得到落实。我国中小学师生文化交往更倾向于“经济模式”和“支配模式”。教师把学生当作教学手段以满足学校和社会的要求,以自己的文化支配学生的言行。在这样的文化交往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师的工具,没有发言权,其对多元文化的诉求受到压制,

5、势必会产生文化冲突。6  (2)师生文化主体观。随着人们对学生主体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逐渐从“教师中心”转移到“学生中心”。但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都是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师生关系。事实上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在不同的关系中,师生既可能是主体又可能是客体,还可能同为主体。[5]因此简单地以主客方式划分师生必然是片面的。现实的中小学课堂中,两种中心说都把师生看成是达成目标的工具,使师生的文化主体性受到了压制。教师的文化主体性被禁锢在复制社会文化的限制中,学生的文化主体性则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2.语言隐藏师生文化冲突

6、  布迪厄认为,“语言是温和的暴力”。[6]现行看似中性的课程与教学语言背后隐藏着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赞扬,它指引着学生向着教师文化发展。在语言的遮蔽下,学生和教师以一种惯常的思维态度对待师生关系,使学生完全接受教师文化这一行为合理化了。  (1)课程概念。传统的课程概念隐含着社会对学生的一种期待,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赋予教师传递成人文化的权力。在课程概念中,隐藏着社会目标的文化价值取向的概念有两个。其一是“课程目标”。目标是成人对学生文化所要实现的行为转变的预期结果,它规定学生文化发展的趋势。在目标概念下,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价值观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但是,目标是唯一的,代表教师团体的期

7、待,而学生是多样的,由此教师的单一目标与学生的多样性发展之间势必产生冲突。其二是“学习”。“学习”是学生通过与环境作用后从某一思想行为向另一思想行为的转变。“学习”6实际上是一个从社会文化中抽离出来的假定概念,它所指的转变也是由社会、教师给定的,完全脱离学生的文化实际。学生的文化是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建构起来的,是一个基于学生文化背景而开展的创造性活动。而学习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  (2)教师语言。教师语言控制着课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的话语主导权。“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