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549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一切美丽皆可预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切美丽皆可预约 一、缘起 十月份,诸暨市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活动在我们陶朱小学开展。此次活动,翁老师要求我们学校的老师针对新课标的理念上三堂有特色的课。我上课的主题是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拓展阅读。我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这首古诗,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课外诗歌阅读量。 二、炼狱般的磨课和上课 1.第一阶段的课后拓展实效不大 在第一阶段试教时,我把古诗的拓展阅读放在上完古诗后。我选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诵读。但是上完课后,我总觉得不是滋味。在和几个老师交流后,我觉得在古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诵读几首古诗,这样的课
2、外拓展阅读有点单一。是否可以拓展阅读其他诗歌,升华学生的情感?我选了一年后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送别诗《江下行》。 2.第二阶段:诗中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次试教时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你们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1:我从“尽”字看出来了。船都看不见了,人却还站在那里望呀望。 生2:我从“孤帆”看出来。4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当时是盛唐时期,长江流域上船来船往,可是作者的眼里却只有孟浩然所乘坐的那艘小船。 师:是呀,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厚了。一年之后,李白又在黄鹤楼写了《江下行》思念孟浩然:“去年下扬州,
3、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学生齐诵后很容易就理解了《江下行》这首诗的意思,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学生们明白了真正的友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相反会如一坛好酒,时间越久,味儿越香浓。这无形中把学生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们诵读起来更有滋有味了,特别是读到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速度,拉长了最后几个字的音调,感受诗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 在一首诗的教学中,课中拓展一首,课后拓展几首,这个量已够了。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可以适当地渗透其他课外知识?这样对古诗的理解有帮助吗?我认为可以从题目入手,抓题眼。
4、 3.第三阶段:诗题外延,创设诗境 第三次试教时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诗题中有“四名”,是哪两个名人?哪两个名胜? 生:两个名胜是黄鹤楼和扬州。 师:黄鹤楼和哪两个楼一起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生答略。4 一开始我只是想告诉学生,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问自己江南三大名楼分别叫什么,我自己也被自己问倒了,于是我赶紧查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我想,我应该明白地告诉学生江南三大名楼的名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感到自豪、骄傲,更深地理解这首诗:李白和孟浩然的告别之地如此有名,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选择的地方也是如此的浪漫。 师:这两位名人分
5、别是谁? 生:李白和孟浩然。 师: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识的? 生答略。 课件出示了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识的一段话。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学生们明白李白和孟浩然在相识之前早已相互仰慕已久,他们的相识不是偶尔的而是必然的,他们在相处之后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所以他们才会恋恋不舍地分别。我在这里渗透了两个风景名胜和两个地名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古诗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我的课程获得了许多老师的好评,说我在教学古诗的同时,渗透了许多课外古诗,让学生学得恰到好处,积累了大量的课外送别诗。这“恰到好处”其实隐藏着的是我课前无数次的预设,无数次的反思,无数次的磨炼。4 教
6、师对课堂的预设,只是基于教师个体对诗的理解,而课堂上的生成,则是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了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悟。课堂有了这样美丽的生成,这说明师生之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和思考。 那些看似偶然的精彩,其实背后隐藏着某种必然。我们应注重课前的备课――预设。这是一种怎样的教学预设?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备课的预设,是一种有深度和广度,有宽度和厚度的预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是一种预设;学习理论,参与研讨是一种预设;激发兴趣,体验生活是一种预设;集思广益,完善教案是一种预设;反思教学,分析案例也是一种预设。 我想,只
7、要我们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自己,心中有文本,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主客观因素……一切美丽皆可预约。 (责编莫彩凤)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