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

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

ID:3116547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_第1页
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_第2页
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_第3页
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_第4页
资源描述:

《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要过文言实词“关”,必须迈过四道“槛”  要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非易事。尽管文言文也属于汉语范畴,但今天阅读起来仍然会觉得困难,这是因为组成一篇文言文的最基本元素的内涵,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元素就是实词。所以文言文学习应从最基础的实词做起,而要积累实词,突破实词关,须迈过以下四道“槛”:  一、课内文章的阅读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的名篇。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培养语感,更重要的是以此增加词汇储备。并且所选文章历史跨度较大,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历朝历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话语体系,知晓不同年代的世风人

2、情与时代背景。因此,文言文教学应依托教材名篇,以精读促理解,以细究固基础。  二、常见实词的识读  语文学习的关键在积累,而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更为重要。大纲上规定中学生应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常见实词,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关注实词的识记和认读。  识记是学习一切语言的基础,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形的构造一般表示这个字的本义或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因此字形是学生了解字义的重要依据,分析字形有利于了解字义。又因为汉字中形声字居多,学生可以借助字的偏旁更好地识记汉字。如,古代“月”有一种义项表示“肉”4的意思,所以带“月”字旁的很多字都和人体部位有关,如,“肩膀”“胳膊”“肌肤

3、”“肺腑”等。在识记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易混的形近字和一些复杂的难识字,如,“即”和“既”,“即”通常表示“即将”之意,而“既”字则大多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成为了过去时。  认读时还应注意两种特殊的情况:一种是破音异读,这是一种通过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意义的方法,如,《鸿门宴》一文中“沛公欲王关中”,“王”用作动词,应读作“wàn?”,表示“称王”之意;其二是通假异读,《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倍”与“背”音同,属于通假现象。  三、文言现象的解读  首先,应该了解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现象。  文言文中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应当单独作为一个意义单位来理解

4、,切忌把两个相临的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来理解。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人”不能理解成一个名词,而是指示代词“那”和名词“人”两个词。还有,不应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跟现代汉语中以它为词素的双音节词作对应解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用微词婉言对人进行劝告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讽刺”的意思。  其次,古汉语中还有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早在初中课本中此种现象就随处可见。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食”:①吃,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吃的东西、食物,如,“衣食所安,弗敢专

5、也,必以分人”;③4拿东西给人或动物吃,读“sì”。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词的本义是指词最初生发出来的意义,如上面所说的义项①;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义生发出来的意义,如上面所说的义项②③。但也有一些词义与本义差别很大,如,词的通假义,它是由于通假而产生的意义。上面提到的“食”还有义项④,即通“蚀”,亏损之意,如,“月盈则食”,词义就与本义差别很大。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通假义与本义就没有这种联系。  四、可能出现的误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词的词义改变了,就有可能出现误读。有的词义扩大了,如,“中国”原指中原,现在范围明显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

6、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中的“亲戚”,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包括父母兄弟在内了,意义明显缩小了;有的词意义发生了转换,如,“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中的“行李”指“出使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指“刚直侠义之士”,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中的“偏袒”是“袒露一只臂膀”。针对以上古今异义的状况,要关注词的古今意义的变化。  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临时作乙类词用叫词类活用,也有可能造成误读。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如,“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修饰动词,表示“事

7、”的态度,译为“像对待兄长那样”,名词作了状语。4  了解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律,可以使学生翻译文句更准确。把握词类活用现象,要注意抓两点:一是根据上下文辨认哪个词是活用,是哪一类活用。二是通过词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词类活用。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