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466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的自主学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化学教学的自主学习探究 摘要:新世纪,新课改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行为。本研究以新课改为导向,以建构主义为基本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剖析,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依据,提出了在新课改下中学化学自主学习、互动创新教学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传统教学自主学习互动创新 一、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建构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
2、学,他们常常将学生虽不大规范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有真正意义的“学习共同体”。4 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大胆发表个人意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裕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自由讨论,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自主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教师要乐于
3、创设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并给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再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具体情境因势利导,这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是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必将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极大提高,必将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教师的“转型”与创新教育的形成 21世纪将是创新教育的世纪,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崭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正引发人们努力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从守成式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新性教育的转向,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到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教师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其职责体现为学生活动的指导
4、者、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学习活动的策划人。其角色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改变,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社会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只有观念先行才能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才谈得上教育的创新。教师要从过去繁重的、重复性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走”出来,“投”入到化学教学过程的设计,化学教学软件教学资料的收集、编写和制作中去,多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规律,不断学习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知识,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序幕的拉开,面
5、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必然要采用新教法,促使学生采用新学法。只有在创新教育的不断实践和摸索中,逐步完善和构建新的创新教育体系,才谈得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这种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着智力品质的综合性,并表现出目的性、探索性、求新性和超越性的基本特征。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创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
6、念、新成果或新产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现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要有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结论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具有长远的意义。为了追求教育的更高效益,培养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材,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很有必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反思与改革低效保守的教学模式,探索能更好地培
7、养出合乎社会要求的人才的新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教”到“导”4的彻底转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同一个平台上平等互动,在不断的创新教育实践中,真正使学生能做到创新地“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瀛自主感悟,互动创新[J].教学创新,2007年,03期。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4]李蓉开展课程探究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