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378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音乐融入高中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音乐融入高中课堂 【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美;兴趣 一、感受音乐美 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
2、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去的音乐课围绕音乐知识组织歌曲内容,如今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设置了情境主题和单元主题,构建了全新的框架体系。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强化了审美、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专门设立了“聆听与鉴赏”学习领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 “聆听与鉴赏”4是重要
3、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素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浓郁的歌唱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信演唱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精心布置音乐教室,营造一下歌唱环境,如在教室的周围挂一些音乐家的画像和一些乐器的图片,
4、黑板上画一些跳动的音符,地上画一些五线谱,在学生进入课堂前,还可以播放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音乐等等。通过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美。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音乐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音乐作品的产生是一度创作,演唱演
5、奏是二度创作,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显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4 三、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
6、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就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
7、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宽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方面4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
8、期改进教学工作。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在各科目方面能力的较好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要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参考文献: [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