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318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以小见大”手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小见大”手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大题小做、利用身边事物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困难。 关键词:以小见大;抽象;程序化;生活实例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常被用于影视艺术、文学作品或是语文教学中,但在物理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学生普遍感觉深奥难懂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以小见大”,把抽象的概念、规律或复杂的问题通过一些最简单的例子或最简单的结论来体现,则高中物理也就会变得容易学习和理解。 物理教学中所说的“小”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学习规律或定律时选用的题目或例子小,通常
2、是不起眼、非常小、往往不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题目或例子。二是讲解一些大的复杂的题目时应该把大的题目进行程序化处理:即将复杂的大题分化成各个小题目,让学生把难点逐个击破,这样大题也就自然不攻自破。三是应该把复杂的问题或规律用最简单、最生活化的语言总结出来。所说的“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题目所涉及的主题大,或许是某个定律或定理,或许是某类问题的求解规律。二是影响大。“小”题目或程序化处理后的问题一旦在物理课堂上被恰当地运用,就能够通过求解这些简单的问题而达到总结出普遍的规律,从而求解同类较复杂的问题的目的,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大”效应。 那么如何在物理课中运用“
3、以小见大”4的表现手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重视用小题目去揭示大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较大的定理或定律,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在实际授课时往往有的教师会不顾学生的实际选用一些较大的难题来阐述这些定律或定理,结果就适得其反,学生连最起码的定理或定律应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解决复杂的问题了。而如果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阐述动能定理的应用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系列题目:(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用力F拉物体,则物体前进位移s时的速度是多大?你有哪些算法?
4、(2)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又如何求解?(3)若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又如何求解?(4)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高度为H时的末速度为多大?(5)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6)沿着高为H的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到底端的末速度是多大?等等,通过求解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求解所有涉及含F、s、v的动力学问题。同样在功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电场、磁场等问题中均可以用此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程序化的手法把复杂的大问题分化为小问题4 高中物理课中有许多看似非常复杂的大问题,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困难,若将这些
5、复杂的大题分化成小问题逐个击破,则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处理。给一个物理情景:一束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两块平行金属板形成的匀强电场并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设金属板的板间距离为d,板长为L,粒子的质量为m,则(1)在图上画出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并标出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注:忽略粒子所受的重力)(2)带电粒子的运动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什么运动比较相似,你是如何知道的?(3)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该运动呢?(4)如果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试画出它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通过
6、这几个简单的问题逐步总结出偏转运动的性质。接着再设计如下的题目来推导出偏转运动时的各个参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是E=?(6)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是F=?粒子的加速度是a=?(7)粒子通过电场的时间是t=?为什么不从竖直方向的运动来求时间呢?(8)推导粒子在某一时刻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表达式,粒子的速度是多大?等等,通过上述处理后可以大大将问题简化。 三、紧扣主题,选取最普遍的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做到“小中 见大” 在实际操作时尽管选择的题目要尽量“小”,但我们的目的是用小的题目揭示大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任何题目的选 取都不能够脱离我们所选定的主题,且
7、题目应该尽量是学生所熟 知的非常普遍的例子,例如,在前面所举的动能定理的应用的例子中所列举的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就紧紧围绕动能定理 的应用这个中心,且为学生所熟知。又如,在学习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结论时我们就可以以生活中最普遍的例子:把一个板擦4 拿起,板擦的重力势能增加,这是因为我对它做了功,把足球踢出去,足球获得了动能,这是因为我们对足球做了功等。 “一滴水可以映照大千世界”,事实证明,如果在物理课中恰当地应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就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作为高中物理教师,什么时候能够让学生觉得“深奥难懂”的高中物理学习起来也很容
8、易,也非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