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2033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浅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摘要: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保障是现代经济法所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而司法手段是维护公民权益的最后防线。公益诉讼是维护社会秩序良好运行的制度。但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完全确立,尤其是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导致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受损。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公益诉讼的主体、举证责任等方面的阐述,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的公益诉讼模式。 关键字:公共利益;经济公益诉讼;经济法 一、经济公益诉讼的概述 1.公益诉讼的历史及概念6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式最早出现于罗马帝国的罗马法中。在罗马法中把诉讼
2、划分为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两种。私益诉讼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仅特定的人才可以提出,而公益诉讼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美国是现代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之一。它的公益诉讼包括两种:一是"私人检察官"制度。在私人当事人在公益诉讼中而且应当像政府检察官那样采取行动。二是检察官提起公益诉讼。检察官有权对所有违反《谢尔曼法》或《克莱顿法》而引起的争议提起诉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理论界首先出现经济公益诉讼的概念,认为经济公益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按照司法程序,依法对于个人和
3、组织提起的违反经济法,侵犯国家经济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审理和判决,以处理经济违法行为的活动。 2.经济公益诉讼的特点 (1)经济公益诉讼突破了传统诉讼的局限,不要求原告需与损害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原告可以以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为由提起诉讼。在美国,公民被视为"私人检察官",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经济公益诉讼的保护对象具有公益性。这是经济法最终目的在经济公益诉讼理念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而经济公益诉讼则以保护公共利益为其本质特征。 (3)经济公益诉讼在一定程度上
4、具有预防功能。公益诉讼的启动并不要求有实际损害结果的发生,只要原告根据其合理判断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可能即可提起诉讼,这样可有效避免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受违法行为的侵害。 (4)经济公益诉讼双方力量的失衡。公益诉讼的原告一方大多是社会团体或是个人,而被告方则是掌握着某种特权的部门。(如建设规划机关,税务机关等行政主体)或是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如电信,供电行业,铁路运输业)。诉讼双方力量如此不均衡使得我们必须在诉讼活动中给予弱势地位的原告一方更多的权利保护。 二、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6 目前,我
5、国正处于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虽然社会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发生,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但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各种经济关系急需法律的调整,在此种社会环境下,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的产生给中国社会经济和法治的发展带来了曙光,使社会经济秩序逐渐步入正轨。在经济法成长的三十余年中,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完善,但大多是理论研究,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若经济法只有理论支撑则显得有些空乏,而经济程序法构建则使我国经济法体系更为充实和完善。经济法以社会
6、为本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则显得十分必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国家的过度干预经济生活,不仅不能承担起维护社会经济公益的重任,而且其本身也对公共利益构成了威胁。因此,建立公众参与的经济公益诉讼机制能够更好地使公共利益得以维护。 三、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不可诉的现象大量存在。有权利义务却无诉权规定。这说明我国的法律规范存在着可诉性缺陷。即使有些法规规定了诉权却也予以限制。当一个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却没相应的救济手段来解决,这说明实体法与程序严重脱节。司法实践中,法院以原告不适
7、格,原被告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由驳回原告的起诉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判决原告败诉。这正是因为没有系统具体的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导致权利无法得到救济。因此要弥补我国关于公益保护法律的可诉性缺陷,就要对传统诉讼机制有所突破与创新,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可行的公益诉讼制度。 四、关于建立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1.扩大经济公益诉讼主体范围6 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需要有法定的机关或团体提起诉讼,否则会导致诉权主体的缺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了一条,"对污染
8、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中"有关机关"应包括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主要是检察机关。但这次《民事诉讼修正案》只提到了有关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诉权,而没有把公民个人纳入公益诉讼主体范围,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规定公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