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

ID:3115632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_第1页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_第2页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_第3页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_第4页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自学互学导学法  曾几何时,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受损,教育已成为沉重而艰难的话题,接受优质教育成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的现实背景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都对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切实减轻负担,把握提质关键,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育人应该承担起的神圣职责。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支撑、

2、制度保障,给予了我们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  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经断言: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因此,“自学互学导学法”的提出,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呈现方式,改变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它要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如果教师始终是知识的已知者,站在教师的高度看学生的学习,必然造成交流的障碍。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可能接受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来思考

3、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怎样才能弄清楚这堂课的知识呢?在备课中由撰写教案转为撰写自学互帮,变过去教师传统的“教案教学”为“5自学互学导学法”,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学互学导学法中“自学”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后的独立学习;“互学”指“自学”后,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互学互助;“导学”指教师组织、激励、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即采用“10+35”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按此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对自学

4、互学导学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从培养、呵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简单谈一谈。  一厢情愿地强化学生的自我控制,忽视他们的主动性,学生就会像牛被木桩栓住一样,小时候想拔木桩拔不动,等到长大了,有力气去拔了,却已经没有欲望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条件。有专家认为,学生具备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自学互学导学法”的改革利刃,首先指向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前教育最大的问

5、题是“学生厌学、不学”的问题,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小学生第一天上学,一定是对学校生活,对知识的学习,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着极大的兴趣和巨大的欲望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厌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的问题”应该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有老师说,“学生不学,怎么自学?”为“怕改革、不改革”找借口。在许多老师看来,“讲不讲,讲对没有”是我的任务和责任;“学不学”5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家长的事情,最多是班主任的事情,与我无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学不学”也应该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

6、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学科知识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学科知识之外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大量的内隐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怎样调动呢?教师在课堂设计与实施导学时,要将学科知识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处理:一是从“宽度”方面加工,将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学化、心理学化、生活化、经验化、情境化、活动化处理,使书本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学生的思维;二是从“深度”方面加工,将学科知识进行科学化、学术化、概念化、规范化、逻辑化处理,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思考和文化;三是从“温度”方面加

7、工,将学科知识进行人文化、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处理,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和统一起来。  实施“自学互学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主要采取“听”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学习,失去学习动机。“自学互学导学法”的课堂,要求、调动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课堂。只有参与了,有了活动,有了交流,才有感情,才有热情,也才有动力。在实施“自学互学导学法”的课堂导学设计时,教师不仅指向于“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8、更要指向于“学不学”的问题,甚至要把“学不学”看得更加重要。5  那什么是动机?动机就是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对于教育来说,就是: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导、转化学生的不合理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高层次的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需要。如考试成绩,奖励,考上好大学等。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