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325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点燃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兴趣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点燃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兴趣的火花 摘要: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中学数学;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74-01 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课题。但是,如何上好数学课呢?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
2、很深地研究。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地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构建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俗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从其学”。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4的良好效应。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
3、人格,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要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出发,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掌声和鼓励,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比如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都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心情愉快的进入到学习中。 二、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
4、,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表演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实际化、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重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
5、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4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
6、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
7、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没有太多激情。利用多媒体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潜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