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7692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通过有声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1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藤野先生》中体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风范,以及
2、“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阅读等。 1.2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1.3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要营造出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那种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
3、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1.45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会,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一要品得细,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二要品得深,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品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三要品得美,就是从“美”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从而产生审美激情,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四要品得奇,就是角度丰
4、富,视野开阔,通过多角度鉴赏和思辨分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形成独创的见解,发别人所未发。 2.利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
5、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3.制定分段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15累阶段。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
6、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3.2解阶段。一是判断力的培养。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 3.3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 4.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1故与学习新知识相结合。这里的“新”和“故”是相对而言的,可以趁热打铁,取本单元文
7、章作比较,以求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消化。很多课文在题材、立意、语言、技巧等方面存在着联系点。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理解趋向深入的同时,促进其比较思维和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即使有的文章学习时间相隔较长,但问题一旦抛出,也会自然促使学生迅速打开记忆之门,进行积极紧张的回顾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4.25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新的课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教读课文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
8、、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4.3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二是要广泛涉猎。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