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ID:3114750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问题的有效性;二是有效提问的策略与方法.有效提问既要强调教师的精心预设,还要关注其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灵活生成.  怎样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问题应体现以下原则  1.问题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教师必须对课标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设计问题,而不要超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认知水平,更不能问模棱两可的问题,不然会造成课堂教学在提问环节出现停滞,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  2.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学生的知识维度是多层面的,有优秀的或相对落后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设计问题时,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  3.问题设计要体现基础性.4  基础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设计的问题体现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而且让学生“

3、只有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有成功的可能.  4.问题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课堂提问能不能做到实效性,同问题是否确切、真实息息相关.具体就是问题要有针对性.问题设计要具备直观性,但是不能设计成为简单的一问一答形式,那样容易让课堂教学内容流于教师问问题、学生猜教师提问意图的形式,学生的不足之处容易被掩盖,教师无法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1.激趣性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4、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启发性提问.就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时,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发,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  3.悬念猜想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作答复,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一次函

5、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求出方程2x+4=0的解,然后教师提问:“4我们不解该方程能根据函数y=2x+4的图像求出方程的解吗?”经过思考,学生明白要想不解方程由函数图像去确定方程的解,就要弄清楚当自变量x取什么值时,函数y=2x+4的值是0.教师再提示学生结合图像去思考,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过渡性提问.这种提问往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例如,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当提出梯形

6、中位线定理之后,教师继续问:“能否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该定理?”这样提问,使学生紧紧围绕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的证明思路,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  5.发散思维提问.例如,在讲授“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教师可先提问:“把一块长a米,宽m米的长方形绿地的长增加b米,宽增加n米,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  6.激疑性提问.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

7、同讨论,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中几何讲到平行线的定义时,学生并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问题显然是有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提出激疑性的问题.不妨问学生:“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条件限定呢?”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4  7.总结式提问.总结式提问多用于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关键点,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既有有助于学生主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又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有助

8、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小结时教师可这样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我们用了哪些方法?他总结的内容是否完整,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责任编辑黄桂坚)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