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253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从scratch看创意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Scratch看创意计算 今年4月,笔者有幸在第二届STEAM常州论坛活动中展示了《闯关大冒险》一课。这节课以迪士尼的宝藏湾为情境,引导学生构思关卡故事,利用Scratch编写脚本,从而实现关卡设计,再尝试拼接关卡,并进行分享交流,体验“想象、编程、分享”的完整过程。整节课中,笔者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想象,并在Scratch软件中,用计算和编程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创意表达。而这其实就是“创意计算”。 “创意计算”,可以理解为用艺术、语文、数学等学科辅助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即用语文素养进行构思,用
2、艺术素养进行审美,用数学素养进行逻辑梳理,用物理知识设计角色的移动,最后用信息技术在软件中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综合性思维来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闯关大冒险》这节课就是“创意计算”在Scratch教学中的一种尝试。笔者将作品内容定位在学生发挥创意,构思不同的关卡内容,使得作品内容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而非简单模仿教师提供的单一范例;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调试,实现Scratch中的关卡编程设计;倡导协作,进行关卡拼接,让闯关变得更有趣、更具挑战性。下文主要针对“想象―编
3、程―分享”环节中如何融入“创意计算”进行详述。 ●想象――创意构思4 在这节课中,笔者首先通过构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在引入课题时,由广受学生欢迎的“迪士尼”为切入点,并播放以“宝藏湾“为情境制作的“闯关大冒险”Scratch动画片头。 其次,利用非常规的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并鼓励不同答案。先让学生安静、闭眼,排除外界干扰;笔者用缓慢的语速,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进行自由想象:“假如你就是杰克船长,当洞门缓缓打开后,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大约30秒后,请学生睁眼,讲述自
4、己脑海中的画面。在相互交流自己的关卡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创意思路,优化构思。同时,还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关卡故事抽象到“角色、舞台、脚本”中,并解剖若干个学生所构思的故事,梳理为Scratch语言“当……,角色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口头描述”转化为“软件语言”搭建脚手架。 ●编程――创意实现 通过创意构思故事蓝图后,学生就可综合运用已有的Scratch技能,搭建脚本,并不断测试和调试,用计算和编程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关卡创意。如果说在“想象”环节,教师的定位主要是“造梦者”。那么,在编程阶
5、段,教师的角色则转变为“技术顾问”,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向全班学生开展技术交流。例如,有一位学生的故事内容是“一只狮子静静地坐在草地上,只需点击,狮子就会变成奔跑的狮子,并发出吼声”。但在作品播放中,学生们发现狮子会倒着跑,而且跑出画面后,当再一次播放时,它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狮子这一角色的脚本。很快,学生们自己就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如利用动作模块,增加狮子的脚本为“4当绿旗被点击时,移到指定的X/Y位置”;再设置狮子“面向指定的方向”。 个人的
6、关卡设计只能算是小作品,如果可以将多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拼接,那才称得上是闯关大冒险。因此,当大部分学生初步实现创意时,还可以进行集体协作,整合出更大的创意作品。首先,以一个学生作品为例,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利用“广播”功能将动画片头和学生的关卡作品串接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广播功能拼接关卡,实现多关卡的“闯关大冒险”,多人合作完成更大的创意作品。在尝试拼接关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明确系统协作可以实现更大的创意,并初步体会到软件工程模块化设计的思想。 ●分享――创意展示 在交流分享环节,除了展
7、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学生还可以说说自己作品的创意,说说后续待完善的创意。而同伴则可以针对这个未必完美的作品提出进一步的创意和见解。在这样“坦诚交流、思维碰撞”的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创意是无限的。 《闯关大冒险》这节课是立足Scratch教学,培养学生“创意计算”能力的一种尝试。以一个半开放性的命题,鼓励学生在“想象”中迸发创意,在“编程”中实现创意,在“分享”中交流创意。在具体的作品创作中,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剧情、增加角色,因此“想象―编程―分享”的过程会不断重复与循环,学生的创意设计
8、和计算思维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关于“创意计算”4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尝试很多的方法与策略,如连接外部设备制作更多样化的创意应用。在未来的Scratch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更加大胆地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多创意,让孩子们更乐学、乐思。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