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

《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

ID:3112714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_第1页
《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_第2页
《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_第3页
《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离骚》中“求女”与《洛神赋》中“恋爱”之比较  [摘要]香草美人描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体现出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屈原和曹植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家他们的很多作品中,也体现出这一特征,而通过其作品比较,可以发掘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特色,并反映出他们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求女;恋爱;途径;美政理想  《离骚》是伟大诗人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文章中的求女情节在《离骚》里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整个后半篇以此为线索展开。清代王邦采曾说:“屈原之作,洋洋焉洒洒焉,其最难读者,莫如《离骚》一篇。而《离骚》之尤难读者,在中间见帝、求女两段,必得其解,方不失之

2、背谬,不流于奇幻,不入于淫靡。”[1]可见,求女的喻意对于理解《离骚》的主旨是非常重要的。而《洛神赋》则是曹植辞赋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正如开头写到的是“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赋中描写了人神相恋,但却无果而终。它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受到楚辞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楚辞的继承和创新。不仅如此,这两篇作品在思想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因为屈原与曹植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屈原与曹植都有着优越的出身和引以自豪的政治才干。屈原与楚国是同宗室,屈姓又是楚三大姓之一,可见其出生王室,身份是很尊贵的。又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4入则与图议

3、国事,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可见当时他是受怀王信任和器重,具有政治才能的。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地位也是很高的。他“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并且“言出为论,下笔成章。”[2]很有文学才华,也很受曹操的器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同时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在随军出征当中也显示了一定的政治才干。  二、作为时代的精英和先躯,他们都曾体验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孤独感,心中充满愤慨之情。屈原在怀王时遭疏,顷襄王时期又被放逐江南,他的美政理想和对国家的忠心都遭到了拒绝,周围是奸馋之人,国君又被蒙蔽,正如在《渔父》中所写的一样,“世人皆醉而我独醒”,当时屈原的处境是很困难的。而曹植则是在黄初,

4、太和年间,不断被曹丕父子猜测、排斥、迫害,他一心想着“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3]但在残酷的现实中,理想不断被击破,使其思想抑郁不安,生活险入困境,一方面是“常汲汲无欢,一方面又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是很苦闷的。  三、现实斗争的失败,政治抱负的无从施展,他们只好以诗言志,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在屈原的作品中,他反复叙说了自己的高贵品格和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但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不能被采用。所以只好反复陈情,表明自己的决心。曹植是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在遭贬后,曾写了《求自试表》,不断陈述自己的忠心,虽然在这种心情下还伴有恐惧心

5、理,但他还是把自己的这种心情寄托于文字中。也许是政治上的失意,才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创造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为后世敬仰的文学家。4  通过以上三点的比较,我们能看到屈原与曹植身上是有相同的地方。那么理解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相通之处也就不难了。  再来看《洛神赋》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洛神形象。作者与洛神一间倾心,双方进行了许诺,但二人的爱情进展并不顺利。先是作者起疑,失去对爱情追求的力量,使得洛神“声哀厉而弥长”,接着又是洛神“转眄流精,光润玉颜”的神态燃起了作者的爱恋之情。然而此时洛神又没有了热情,要返回故地,最后双方只能怀恨而别。作品中通过对“柔情绰态”的女神宓妃

6、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的感慨,寄托了作者对事业和理想途径的追求。黄初二年,临淄侯曹植连遭恶运,上半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却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候”,[5]七月改封鄄城侯。当年下半年他再度出事,又被拘至首都洛阳治罪,一直到第二年即黄初三年,问题才告一段落,返回鄄城。《洛神赋》正是作于这一时期。事实上,曹植是很渴望报效国家的在《白马篇》中曾写下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言壮语,但他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无法实现。在《洛神赋》中他对洛神既敬又怕,对洛神有过怀疑和试探,这放映了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探求。他渴望国家的大一统,希望

7、自己的才华的得以施展,但现实的无奈使作者陷入了矛盾中,现实的处境尽管令人失望,但作者仍有美好的愿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洛神这一美好形象正是作者渴望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化身。4  综合上述,可看到,《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的恋爱情节,都是作者在现实中遭挫折后,在自己构造的理想世界中,去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虽然,屈原是继续上天求路,去寻找新的出路,而曹植是怅然而归,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没有找到理想对象即合适的理想途径,可见两这二者是有同工异曲之处的。  参考文献: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