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ID:31121224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_第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_第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_第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_第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摘要: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在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时又融会贯通,其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总体而言,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主要符合以下两项要求:坚持有所为,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机制,逐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也要坚持有所不为,不走霸权路线,不干涉他国内政,坚持走和平崛起的路线,彰显大国风范。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外交战略;演变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国际政

2、治格局地转变必然影响一国外交战略地演变,外交战略演变是以国家利益为基准的。无政府国际社会条件下,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行为体处于自助状态,所以国家以追求政治权力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社会条件下,国家也需要他助,建立规则制度,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才是最优之道。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国际背景下,外交战略的制定,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强实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其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深化合作交流是其必要条件。一、冷战时期我国外交战略新中国建立之初到5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基本

3、战略是“一边倒”。即中国与苏联结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国之所以当时选择“一边倒”外交战略,是审慎分析了当时的国际环境,并从中国利益出发作出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都不承认、孤立和打压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最佳选择就是采取“边倒”战略,联苏抗美,为新中国的生存争取有利的国际空间。另外,中苏共同的意识形态,为中苏结盟提供了纽带,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的帮助与支持。但是,“一边倒”并不代表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权,只是一味地追随苏联。中国制

4、定“一边倒”战略正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这是决定因素。正像后来中苏关系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恶化,也是因为两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所致。苏联干涉中国主权,侵占中国领土,一手策划发动了珍宝岛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乃至决裂是必然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制定的独立自主性。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也并未改善。中国当时开始放弃苏联模式,并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整个60年代,反帝反修是中国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这一战略被称为“两条线”战略,也被形象地称“两个拳头打人

5、”。中国之所以选择两条线战略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反苏是历史必然性,张百家认为“引起中国外交格局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中苏关系的变化”①。学术界相当多的学者都对此观点有所论述并表示赞同。就“反美”而言,是由于中国领导人对帝国主义认识和“左倾”观念所致。美国学者也有相关研究,阿瑟沃伦认为60年代的中美关系“比只是缺乏接触具有更深层的原因,中国对国内利益得失的计较是根本的因素”②。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实际上针对中国的《部分核禁试条约》。肯尼迪毫不掩饰地指出“:为了戒除中国拥有威

6、胁和平的炸弹,我甚至可以接受苏联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谎言。”③另外,美pa国领导人倾向于把越南的武装斗争同中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是幕后策划者。④总之,在肯尼迪政府看来,相对于苏联来说,中国更具危险性。在此情况下,中美关系想要实现缓和是不可能的。70年代初,中国选择了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战略。中国60年代推行的“反帝、反修”的战略方针,同时反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依附大国的鲜明形象,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遭受了来自东西方的双重压力,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

7、境。加之60年代末,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中国领导人更加意识到,同美国相比,苏联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中国摆脱孤立的突破口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中美关系,中美联合起来抵抗苏联的威胁。尼克松总统访华是一个契机,美国决策者希望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也希望同美国改善关系。在双方的共同诉求与努力下,中美两国关系于70年代初走向和解。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其主旨是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美国在内,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掀起了西方国家纷

8、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80年代中国的外交战略主要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和不结盟政策。80年代国际形势在紧张与动荡中急剧演变,美苏两极体制受到冲击,并逐步走向瓦解,东西方关系缓和,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中国80年代三大任务,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80年代外交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