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

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

ID:31057568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_第1页
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_第2页
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_第3页
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对课堂生成,体现教学能力——“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片断与思考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但并不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操作,有时恰恰会因为学生的提问、或意外的课堂生成,需要教师即时作出教学决策,从而极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记叙一次课堂意外生成的教学案例,提供研讨.一、课堂教学片断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例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①②教师组织分析,方程①中的系数是1,则用含的式子表示,比较简便.由①得③把③代入②,得解得把代入③,得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就在我们准备安排学生练习巩固时,有学生提出问题:生:如果方程①中的系数不是1时,怎么办呢?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一个好问题,于是教师表扬

2、了这个学生,并把他提出的问题写下来作为例2供大家研究.①②例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教师组织分析,此时方程组中各项系数都不等于1,要想使用代入法消元,可以抓住其中一个方程进行变形.由方程①,得③把③代入②,得解方程,得代入③,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师:刚刚生1提出的这个方程组,我们使用代入消元法也解决了问题.现在让我们来进一步观察这个方程组各项系数的特点,大家有没有发现的系数都是2,如果我们利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加或减,能否消去呢?(学生很惊讶,思考)教师示范:②①,根据等式性质1,可知;再把代入①,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引导回顾由上可以发现这种消元法,运算更加简单,求解速度更快,可

3、见消元的方法并不惟一至此,安排学生练习最初准备好的两道练习时,学生就有了更灵活的方法.二、教学研讨的主要观点笔者曾将上述教学片断整理出来,供某QQ群里开展研讨,主要观点概述如下:观点1: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把系数2变成1,也就是引导学生将系数化归到为1的模型,即接受学生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一步跨入加减消元法.观点2:站在教材分课时的立场,是可以引导学生将系数转化到为1的情形,但此时向学生推介加减消元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观点3: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交给学生讨论.也许学生有比我们更好的办法,这就是出彩的地方.观点4: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可适当拓展代入法.系

4、数为2时也可用代入法,只是稍复杂而已,这样做可能更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代入法.不进入加减消元,但可作为加减消元与代入消元之间的对比在下节课引用.这个生成其实更能让学生对两种方法的优劣作对比.三、面对课堂生成,需要教学决策水平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敢问、善问的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主导并精心准备,课前细致的备课并预设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规划,是课堂教学能取得成功和有序推进的保证.但是,我们常常看到不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切都在教师的预设框框之中,学生只要听讲、练习就可以了,缺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质疑或自由表达的空间,因此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能否营造民主、自由、开放

5、的教学环境,是精彩生成的保证.与上述文中记叙的课堂生成一样,如果学生处于“害怕”的课堂氛围之中,就很难把自己心中所想(改变的系数)大胆提出来,而影响了整节课后续的课堂进程(也许学生并不知道他改变了这一节课以后的教学内容).2.对话能促进课堂生成,需要教师即时评估与取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对话式时,往往能产生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但这时面对很多课堂对话,教师作为课堂对话的主导者、评估者、决策者的身份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这些对话都是即时产生的,需要我们具有即时评估、教学决策,特别是即时取舍的能力.教学专家李庚南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非常多,并且总能抓住那些有价值的对话,甚至是学生小声在下面说

6、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解题念头,都能被她抓取出来,并放大成后续教学问题.这样课堂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教学效果非常明显.3.倡导开放的数学教学,在师生对话中促进教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然而我们所见到的课堂,最缺少的还是“开放”,“封闭”仍然是很多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囿于教学设计,既定路线不敢放开追问,担心放开之后难以收回,面对学生丰富的教学生成,难以驾驭,因此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倡导开放的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教学环节删繁就简,对每个环节下的问题设计精心构思,如预设问题串,进行系列追问,充分思考学生可能提问之点,疑问之点,并提前预设好面对意外生

7、成的处置方式、引导方法.这样,就可以在看似意外生成的教学环节中,灵活驾驭,使得课堂教学在既定的框架下灵活进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4.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由此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比如,在八年级教学“三角形中位线”时,可把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一章中的一个问题(度量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即中点四边形的各边、各内角之间的关系)作为课堂驱动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