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

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

ID:3103203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_第1页
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_第2页
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_第3页
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使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使“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减负高效,更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生错题成因分析如下:  1.概念模糊  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2、  错因分析:该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清晰,只是凭感觉判断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折两边大小相等,但忽视了不能重合,从而判断失误。  2.空间观念薄弱  例如:学校要粉刷教室。已知教室长8米、宽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4  错因分析:有的学生没弄清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有的学生虽然知道求几个面的面积,但列式时条件找错了,应求左(右)面面积却求上(下)面的面积,这些现象说明学生的空间观念薄弱,做题时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教室的空间图形。  3.数形转换的问题  数学家华

3、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的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数与形的互相转化和互相结合上。  错因分析:学生只是凭感觉来判断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他们在数形方面不会进行转换,没有具体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更没想到用面积公式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把图形转换成数据然后进行比较。  因此,我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进行研究,使“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重视学生经验是“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的起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首要目标是更好地适应我们生

4、活的空间。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应当尊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因为这些现象是图形变换知识的基础和源泉。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课件出示一辆客车,随着汽车开动,同学们来到公园里游玩,一下车,老师让同学排好队拍摄集体照。这时,课件点击最后一排第一个同学,师加入对话:我站在第4排第1个位置。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一一确定位置。这时课件又出现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同学互相交流自己选中的玩具的位置及喜欢的玩具在什么位置……教师利用课件将一个个相关联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串连成“情境链”,看

5、似随意,其实难度逐步提高,学生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方位知识的理解、强化。4  二、问题情境是“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的有效切入点  小学数学的新教材大量运用“问题情境――建模――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成为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教师在数学课上找准切入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新知。  一位教师教学“平移”时,出示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会不会玩俄罗斯方块?”“把眼睛蒙上可以吗?”“我们一起来指挥他。”“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怎样

6、提示,才能让这位同学将方块平移到合适的位置?”(学生热烈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空间经验得到补充和概括,逐步上升为“空间观念”,形成一种能力,真正演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三、实际应用是“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的重要形式  学生建立了清晰的表象,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顺利地过渡到空间形式的掌握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这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如:“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是直角边都为9分米的等腰三角形。现在有一块长72分米、宽20分米的白布,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有些学生列出了算式:72×20÷(9×9÷2)≈35

7、(块),但有些学生根据题意画出了示意图,列出20÷9≈2(块),72÷9×2×2=32(块)。在上面这个片段中,数形结合很好地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打开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四、多媒体课件运用是“空间与图形”教学减负高效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的教学,能让“静”的知识“动”4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多种色彩和适当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可以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在教学1立方分米=1000

8、立方厘米时,一部分教师直接让学生记住进率是1000,但许多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是1000。这时如果通过课件演示1立方厘米的方块如何“聚十成百,聚百成千”的动态过程,学生就会对于这个进率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