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31506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从教信息技术教学工作10余年来总结出来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该方法非常适合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主要从情境教学法步骤、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谈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现在已经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课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理论课比操作课显得枯燥无味。往往教
2、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厌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能否把理论课也变得富有创造性,让学生愿意学而且学得有趣,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呢?下面结合自己十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处理方法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步骤 情境教学法应用到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步骤一】情境导入5 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需要,借助适当途径,创设情境。然后,将学生带入其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得情境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以下六种。
3、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以实物为中心,简单设置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以激起学生广泛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教材内容形象化。 (4)音乐渲染情境 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
4、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在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扮演角色,则是担任某一角色进行表演。 (6)语言描述情境 即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2.【步骤二】情境展开5 教师引领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深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领会其中的感情,从而正确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步骤三】情境深化 教师通过语言表述、总结归纳等形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教师达
5、成共识,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二、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顶 1.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这是实现情境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无意识调节会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会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是根据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的。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
6、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情境教学更强调这一点。 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的情境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5 创设情境要达到“动学生之情”,进而使之明理的目的。因此,创设的情境材料,最好是学生以前经历过的或者与学生的经验相一致,否则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思维、唤
7、起激情 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预想的学习氛围之中。只有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才能发挥情境教学的最佳效果。 (3)教师要成为情境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间接情境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实事来实现的。教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入角色,展开联想。只有教师的真情实感率先进入情境中,学生才可能在直观言语和情境感染的双重作用下建立起间接情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如何创设高质量的情境 【解决方法】(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
8、来设计情境,切忌生搬硬套,强行结合,要顺其自然。 (2)创设情境时要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要为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这样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使用不同的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