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2706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烹饪专业也走进课堂,开始了正规化的职业教育。但是,烹饪理论研究发展滞后与师资困乏严重影响了烹饪专业的发展,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烹饪专业人才,需要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烹饪专业创新思路。关键词:创新教育;烹饪;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420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创新意识的培养1、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
2、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创新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2、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烹饪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发展延续,就必须坚持创新演变。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思想中的“唯师论”,敢于对老师说‘不’5。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可做到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突破发展。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项目任务,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项目任务。在课堂上请学生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大家的激烈争论,大家发现有些项目任务把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内,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
4、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项目任务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培养对象的现状
5、5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一种困境,技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较低的情况已经是比较普遍,很多技校生缺乏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学习中大多数同学缺乏学习热情,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大。其原因主要有:基础不扎实,学习上存在较多的知识衔接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上存在着偏差;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6、。烹饪专业的很多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是出于无奈,或是为了逃避文化课学习,故其专业选择带有盲目性,专业意识欠缺。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到因材施教。2、如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需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就应从5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在烹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像能力。应值得
7、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项目任务既不能太浅显,过于浅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又不能过难,太难学生就不敢想像。设计出来的最理想的项目任务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努力,就能摘到果子。同时,设置项目任务应面向大多数同学,兼顾两头,让全体同学都能去思考、去分析,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项目任务能够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转换和拓展知识,检验和运用知识,并学会分析项目任务和解决项目任务,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烹饪专业课操作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8、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操作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项目任务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开展好课堂教学操作,使人人参与了操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