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

ID:31024575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_第1页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_第2页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_第3页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_第4页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  摘要:李中清和王丰的近著《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在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料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谓的“马尔萨斯神话”,特别是他关于中国人口的论述提出了挑战。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索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就此对马尔萨斯的经典提出挑战,给我们以启发,它也将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方面的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抑制;控制  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

2、81-026  马尔萨斯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家,他于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对世界人口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现实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模型一直在人口学领域保持着主导地位。他不仅为后来众多的人口学研究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标准,也对中国学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何炳棣认为中国到19世纪初开始落入马尔萨斯的陷阱。许多学者认为:在中国,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现实性抑制(即死亡率)是唯一调节人口与资源的因素。那么,中国的实际情况真如马尔萨斯和中国的普遍学者所言么?李中清和王丰的近著《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

3、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以下简称《神话》)在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料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谓的“马尔萨斯神话”,特别是他关于中国人口的论述提出了挑战。  在马尔萨斯的有关人口的著名论著里,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抑制:一种存在于现代西方世界,即通过限制婚姻来控制人口增长,马尔萨斯称之为预防性抑制;另一种存在与非现代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即人口无节制增长,直到不断增长的贫困导致死亡率上升,马尔萨斯称之为现实性抑制。在西方,个人理性的选择创造了一种繁荣的社会经济的人口体系,婚姻与经济状况有很大联系,工资增长导致婚姻增多,而生育率上

4、升又导致工资下降,个人根据经济前景理性地改变婚姻行为,这种预防性抑制避免了人口过剩,使生活保持了高水平。而中国呢?在马尔萨斯眼中,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饶同时也是最贫穷的社会。虽然农业优越,但是普遍结婚和早婚使得多数人的生活维持在生存水平。人口无情迫使中国滑向贫穷和更加贫穷。他的结论是:中国人口过程由现实性抑制而非预防性抑制所主宰。他曾把饥荒看作是“对中国人口来说所有现实性抑制中最强有力的。”  然而,李中清、王丰的《神话》一书从生存、死亡、婚姻和生育四方面进行大量的事实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与马尔萨斯不同的看法。6  

5、按马尔萨斯的标准,18世纪的中国可能是记载最充分的人口过剩与贫穷模式,中国的人均能源与实物消费是主要人口大国中最低的。但《神话》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平均预期寿命三项标准戳穿了马尔萨斯关于中国贫穷与饥荒的神话。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在过去300年里没有出现下降。而生产率的提高至20世纪中期已成全国性趋势。据李伯重估计,同一时期整个长江下游地区,每亩地平均产量增长了47%,每个劳动力年净增长了52%。有证据表明,在中国的某些地区,早在20世纪之前营养状况就开始改善。肯?波梅兰茨最近估计,中国和欧洲18世纪人均

6、布匹、家具甚至能源的消费都相差无几。因此,通常人口增长导致的贫困甚至饥荒说,似乎并不适合中国。最近300年里,也没有证据表明像马尔萨斯预言的死亡率上升或死亡危机频率、强度上升。《神话》分析中国之所以逃避了人口过剩主要是因为两种人口经济过程,一是社会层次上的因果过程,即人口增长促进技术革新和随后的经济增长;二是在个体家庭层次上的反馈圈,即经济条件的变化促使人们调节生育率,以及在较小程度上调节死亡率。  对马尔萨斯来说,被他称作现实性抑制的死亡是人口增长最原始的抑制力。饥荒可能是首要的现实性抑制,此外还有溺婴和疾病。但

7、是《神话》表明,在中国,死亡对人口的特殊影响不是通过饥荒或流行病而是通过个人的积极干预实现的。一方面受过教育或富有的中国家庭了解预防性技术和手段,可以运用这些知识,通过特别关注个人卫生和饮食来延长所偏爱的成员的寿命,另一方面,中国人可以通过溺婴,尤其是溺杀女婴来结束生命。现在所使用的“卫生”6一词,在古代的本意便是保持健康的个人措施,包括饮食养生、气功和锻炼。婴幼儿保健文化的发展和消灭天花等技术为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溺婴行为既存在于穷人,也存在与富人,既存在于女婴,也存在于男婴,但是明显对女婴的溺杀更为

8、普遍,因为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有着终身的责任,父母必须计算生儿育女的风险在经济上是否明智,女儿在结婚后可能离开他们,儿子则与父母住在一起,儿子更能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样中国的死亡模式就具有很大的性别差异。溺杀女婴在全国范围内使初婚人数减少了10%或更多,这样在两个世纪里至少避免了几亿人口的出生。  晚婚,是马尔萨斯称之为预防性抑制、也是其更加赞赏的抑制人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