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ID:31018063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_第1页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_第2页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_第3页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摘要结合当地实际,阐述了玉米螟的危害及发生特点、原因、主要的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关键词玉米螟;发生危害;防治技术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春玉米受害株高达30%左右,减产10%,夏玉米受害较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1危害特点1.1心叶期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

2、不能正常抽岀。1.2孕穗期心叶的幼虫都集小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岀的土米雄穗。土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1.3抽丝灌浆期幼虫主要集小在花丝内为害,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彼损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2发生特点2.1生活史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危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屮旬盛发,危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

3、穗;第3代在8月中句至9月上句,危害夏玉米穗。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到来后开始化师、羽化。2.2习性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強烈性诱表现和趋光性。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玉米II块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趋触性。幼虫经过几次蜕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3发牛原因3」气候条件雨量和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越人,产卵量越大,当达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C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极为不利。3.2越冬基数越冬基数的大小与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

4、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冇很大关系。越冬基数越大,冬后成活率越高,第1代发生危害越严重。3.3天敌的多少玉米螟可被许多犬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3.4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屮含冇的抗螟素多少冇关。同一品系牛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硕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较强。4主要测报方法4」越冬幼虫基数调查在秋后和冬后各抽查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秆100株左右,根据秸秆有虫头数、活虫数量、残存秸秆的数量,推算越冬基数,

5、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程度。4.2玉米生育期调查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进行。用手捏到雄穗但还看不到雄穗、玉米还差2〜3片叶抽雄吋,即为心叶末期。穗期防治以抽丝达60%时,防治效果最好。4.3幼虫危害调查调查玉米在心叶中期和末期花叶株率。当花叶株率达10%〜15%吋,集中防治1〜2次。当雌穗的虫穗率达10%或抽丝盛期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防治1次;虫害严重的田块,抽丝盛期可再防治1〜2次。5防治描施采用田内与田外防治相结合、越冬吋期与生长季节相结合、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5

6、」农业防治除选用高产抗虫品种外,积极处理越冬寄主,对玉米螟幼虫,在5月中、下旬玉米螟蛹羽化期,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减轻1代发生程度。5.2生物防治可用赤眼蜂和口僵菌防治。用赤眼峰防治时在玉米螟产卵始期、盛期、末期各放峰1次,视虫情危害程度而定,共放15〜45万头/hm2,盛期放蜂量要加大;用白僵菌防治时,在5刀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复苏活动,把口僵菌喷施到玉米秸秆垛屮,按秸秆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原粉100kg,用喷粉机喷粉,使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5.3化学防治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效果最好。可选用30%辛硫磷颗粒剂3.75kg/hm2,加细沙30k

7、g/hm2;或用3%的甲•柳克22.5〜30kg/hm2放入玉米心叶内,防治效果达90%以上穗期防治可用3%的卬•柳克颗粒剂30〜37.5kg/hm2,在雌穗及其上、下各2片叶的叶腋撒施,防治效果更好。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