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ID:3101637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全员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全员德育通常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方面的含义。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包含德育因素,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实育人责任。全员是主体概念,全程是时间概念,全方位是空间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表达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的三方面内涵。  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全员德育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实践操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员德育经常是一种理念和口号,很难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全员德育不能有效落实

2、的原因有三点:(1)对德育主体要求泛化,没能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不同素质提出差异性要求;(2)全员德育停留在口号,没有搭建有效落实的载体和平台;(3)对德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切实的尊重,全员德育落实没有保证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实施差异管理  学校教职工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和职责要求,因此,全员德育对不同的教育主体也应有差异性要求。差异管理才是个性化的管理、分层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高效能的管理。  1.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5  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切实控制好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质量,做到“我教我管我负责”;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提醒、教育和反馈。  2.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德育负主要责任。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和班风建设,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主流价值观教育,提高育人能力和效果;班主任要支撑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育主体,指导和支持家长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3.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  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优质的服务、友善的提醒、及时的沟通和榜样的示范是后勤员工主要的德育手段;德育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要对后勤员工的工作

4、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  4.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  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管理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各级管理干部要端正教育思想,做全员德育的引领者和楷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承担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作为全员德育的重点。  二搭建多种平台5  全员德育需要理念、舆论、氛围和口号,更需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有效平台。为此,我校成立了学校层面的十大部委,建立了一百多个校内志愿服务基地,完善了课堂作业评价体系,启动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1.成立学校层面十大部委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有效推动全员德育,德育

5、处建立了“部门管理”部,对垂直的专业工作进行分层管理。各部门分别归属学校相应部门进行管理:学习工作部由教学处负责管理,卫生工作部由医务室负责管理,生活服务部由食堂负责管理,电教管理部由电教组负责管理,信息管理部由教学处信息主管负责管理,公物管理部由物业处负责管理,体育工作部由体育组负责管理,志愿服务部由学校少先队负责管理,科技工作部由学校科技辅导员负责管理,团队工作部由学校团委负责管理。全部部委由德育处统一协调。  2.建立百个校内志愿服务基地  新课程改革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学生在两年内要完成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区服务的时间问题、基地问题、管

6、理问题等成为实现这一课程的制约因素。为此,我校把运动场、实验室、公共教室、辅助教室、校园草坪、宣传橱窗、体育场馆等划分为一百多个小的单位,作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相关的管理人员作为基地的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管理。校内服务基地的建设成为学生爱心奉献的载体,也成为了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载体。几十名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3.形成纵横交错的评价体系5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我校德育处和教学处联合开发了课堂和作业评价管理系统,教学处制定了课堂和作业评价标准及办法,每位教师每个月要为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的课堂

7、和作业情况确定一个等级。每月的评价结果通过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学处系统,反馈到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系统,两个系统纵横交错形成管理网络,把所有的管理干部、处室员工、学科教师和各班学生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全员德育最大且最有效的工作平台。  4.启动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对社会实践提出了新要求,每个学生在三年内要完成三周的社会实践,并纳入了学分制管理。但是,社会实践的时间问题、安全问题、教育问题、组织问题等成为活动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